A 股唯一一家催收概念股,與恒大新能源汽車(恒大汽車)之間近乎絕望的 " 討債拉鋸戰 " 近日迎來新進展:追討的 6000 萬元債權被初定能收回三分之一。
7 月 7 日晚間,金橋信息 ( 603918.SH ) 的公告透露了恒大新能源汽車債務償還方案的更多細節,其中普通債權中超過 60 萬元的部分,償還比例僅為 0.7%,令市場瞬間嘩然。不過,得益于工程價款的優先受償權,金橋信息應收到清償約 2119.87 萬元。
這一結果源自 6 月下旬,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準了《恒大新能源汽車(廣東)有限公司重整計劃》,眾多債權人終于看到一絲微光。
倘若此方案最終執行,對已連續虧損、現金流緊繃的金橋信息而言,這筆清償款沖回部分減值準備,理論上或能帶來賬面上的些許喘息。但現實情況是,恒大汽車一直難覓實質性的接盤方,負債規模超百億,清算遙遙無期。其次遠水也難救近渴,其很難扭轉金橋信息 IT 主營業務式微、造血不足的困境。
債務償還方案出爐,清償率極低
公告詳細披露了恒大新能源汽車重整計劃中的債務清償方案,包括區分債權的優先級:建設工程價款債權在建設工程評估價值范圍內享有優先受償權,優先受償部分由恒大新能源汽車自重整計劃被裁定批準之日起 3 個月內以現金方式一次性全額清償。
同時,有財產擔保債權在擔保財產的評估價值范圍內享有優先受償權,也是 3 個月內以現金方式一次性全額清償。
這一方案的亮點是普通債權方面,每人派發了 " 保底 " 性質的 60 萬元:每家普通債權人 60 萬元(含本數)及以下債權部分,按照 100% 由恒大新能源汽車自重整計劃被裁定批準之日起 3 個月內以現金方式清償。
但是,每家普通債權人 60 萬元以上的債權部分,按照 0.7% 由恒大新能源汽車自重整計劃被裁定批準之日起 3 個月內以現金方式清償——這個比例接近于 " 血本無歸 "。
截至去年年末,金橋信息公司已對涉訴(恒大新能源汽車)金額全額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共計 3832.87 萬元。公司預計本次清償金額執行后,將沖回上述部分資產減值準備,對公司相應年度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 2119.87 萬元。
接盤方難覓:清償之路道阻且長
盡管市場曾多次出現關于恒大汽車潛在 " 接盤方 " 的猜測,但至今未有實質性突破,投資人杳無音訊。
去年 7 月,對許家印徹底失去耐心的債主正式向法院申請,對恒大汽車位于廣州南沙的整車生產基地主體公司進行破產重整。恒大汽車亦試圖自救,但并沒有重整案意向投資人出現。
今年一季度,緊鄰恒大南沙汽車城的四宗工業用地掛牌出讓,一度引發 " 華望汽車接盤 "、" 廣汽華為合作項目入駐 " 等熱烈傳言,甚至刺激恒大汽車股價一度飆升 74%。然而,廣汽集團旋即兩度澄清傳言:廣汽 GH 項目是一家輕資產運營公司,將會優先利用埃安、傳祺品牌產能。不要輕信任何傳言,以公司公告為準。
該地塊緊鄰恒大汽車城,出讓條件為:競得人要在地塊內導入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材料與新能源等產業業態。正好今年 3 月,廣汽與華為合作成立華望汽車公司,由廣汽集團 100% 持股,定位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是南沙加碼汽車行業最新引進的干將,所以傳言甚廣。
最終,這四塊土地于 5 月 30 日由廣州南沙區屬國企——廣州南沙置造科技有限公司悉數競得,流言被徹底擊碎。
投資人難尋的緣由并不復雜。其一,恒大汽車債務錯綜復雜,又涉及多方利益,嚴重資不抵債,且需要經過復雜且漫長的法律程序;其二,汽車行業競爭激烈,接盤一地雞毛的 " 爛賬 " 繼續耗費時間無異于自掘墳墓。
畢竟,在意向投資人招募公告中,恒大新能源汽車、恒大智能汽車的主要資產只有三宗土地使用權以及部分在建工程,工業用地面積分別為 39.73 萬平米、18.43 萬平米、63.45 萬平米。
兩者債權申報總額超過 125 億元,這正是清償率極低的原因。
6 月 30 日,恒大汽車發布公告,坦言集團仍深陷流動性困境,且無法確定 2024 年度業績的發布時間,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尤其是公司無力支付審計費用,導致年報難產。
" 盡管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求戰略投資并嘗試出售部分資產以緩解資金壓力,但截至目前,與潛在投資者的談判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此外,恒大汽車旗下部分子公司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部分資產被法院強制拍賣以償還債務。"
所以即使重整計劃已經獲批,其清償之路還將道阻且長,優先債權的現金清償能否順利兌現,市場多認為,尚需漫長等待。
遠水難解近渴
對于業績已經步入虧損的金橋信息而言,潛在的 2119.87 萬元清償款除了沖回部分資產減值準備,還能改善賬面利潤,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并不明朗的兌現前景,加業績低迷、造血嚴重不足、奇缺現金流的現狀,短期之內顯然難見曙光。
2024 年,金橋信息實現營收 6.9 億元,同比下降 24.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6083.50 萬元,同比下降 337.45%,這種持續下行自 2021 年就已開始,并且在去年由盈轉虧。
公司解釋稱系 " 報告期內大項目較多,項目實施時間相對較長,報告期末完工驗收項目相比去年同期減少,同時受宏觀經濟增長步伐放緩的影響,部分區域市場開拓產出較慢等 "。
這也導致金橋信息現金流表現緊張,應收賬款占營收的比重高達 40.57%,企業自由現金流連續兩年維持在僅 1000 萬元左右,近 5 年自由現金流合計 -3.02 億元,失血嚴重。
但從營收規模來看,公司調解相關業務在 2024 年實現收入超過 4500 萬元,但占總營收的比重僅為 6.4%,貢獻較小。(本文首發鈦媒體 APP,作者 | 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