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工信部召開座談會,強調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消息,7 月 3 日,工信部召開第十五次制造業企業座談會,聚焦加快推動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聽取光伏行業企業及行業協會情況介紹和意見建議。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在會上強調,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據悉,包括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等龍頭企業董事長在內,14 家行業企業負責人及光伏行業協會負責人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科技創新、市場競爭、行業生態建設等話題,介紹企業基本情況、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山西省印發分布式光伏管理辦法
根據行業垂媒光伏們 7 月 2 日發布的文章,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監管辦公室已于近日正式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相關政策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有效期兩年。相關政策將分布式光伏發電上網模式包括全額上網、全部自發自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三種,明確提及,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工商業光伏,自發自用電量占年發電量的比例應在 50% 以上,鼓勵通過儲能等方式優化涉網安全與電網友好性。年自發自用電量占發電量的比例未達到要求時,調度機構可提前對項目采取限制出力等措施,使得年自發自用電量占發電量的比例達到要求。
特朗普簽署 " 大而美 " 法案,恐重創美國清潔能源行業
當地時間 7 月 4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 " 大而美 " 稅收與支出法案。該法案被視為特朗普第一任期減稅政策的延續和升級,對拜登政府 " 綠色新政 "、福利與支出等政策進行了大規模縮減,在美國政壇引發極大爭議。此前,該法案數次 " 通關 " 都十分艱難,其經過調整后的終版草案在 6 月 28 日以 51 對 49 的結果通過了參議院程序性投票,7 月 1 日以 51 票贊成、50 票反對正式通過參議院表決,7 月 3 日以 218 票支持、214 票反對的結果最終在眾議院重新通過,至 7 月 4 日特朗普完成簽署后生效。
對于美國新能源產業來說,未來一段時間都將受到 " 大而美 " 法案的巨大沖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產業,該法案調整了稅收抵免和補貼發放,相關產業依據拜登政府能夠享有的政策紅利將加速退坡。而且," 大而美 " 法案計劃在未來 10 年內減稅 4 萬億美元,并削減至少 1.5 萬億美元支出,僅未來十年預計就會增加約 3.3 萬億美元債務,這引發了美國國內關于債臺高筑、風險驟增等擔憂。包括特斯拉創始人兼 CEO 馬斯克在內,不少知名人士對該法案持激烈反對意見,馬斯克本人曾多次批評法案 " 極其瘋狂且具破壞性 ",并表示 " 在競選時承諾削減政府開支,現在卻出臺史上最大債務增長法案,投票的支持者們都應該感到羞愧 "。他還在法案通過后宣布成立 " 美國黨 ",意欲與執政黨共和黨公開對壘。
事件
比亞迪巴西工廠首車下線
據財新網報道,當地時間 7 月 1 日,比亞迪在巴西巴伊亞州卡馬薩里舉行了該公司巴西乘用車工廠的首車下線儀式。據比亞迪方面介紹,該基地未來將輻射南美市場,預計為本地創造 2 萬個就業崗位,同時該公司計劃與多家本地供應鏈伙伴合作,構建本土化的產業協作模式。
寧德時代印尼項目正式奠基
7 月 2 日晚,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由子公司普勤時代(CBL)、印尼國有礦業公司 ANTAM 與印尼電池公司 IBC 組成聯合體共同投資建設的印尼鎳資源和電池產業鏈項目已在印度尼西亞舉行奠基儀式。據悉,該項目未來總投資額近 60 億美元,覆蓋鎳礦開采及冶煉、電池材料制造與電池回收等領域,包含 6 個子項目。在電池領域,印尼項目規劃電池年產能可支持 20-30 萬輛電動汽車,未來還將進一步拓展至儲能領域。
遠景完成 5cm 極限間距儲能火燒測試
根據遠景儲能 7 月 2 日發布的消息,該公司已于近日在全球權威標準制定和測試認證機構 CSA 集團、戰略客戶及北美消防工程師(FPE)的全程現場見證下,完成了 5cm 極限間距儲能火燒測試,驗證了遠景儲能系統在防火隔熱、抗燃爆沖擊和系統安全性方面的卓越表現。據悉,本次火燒測試由遠景科技集團旗下遠景儲能主導完成,是繼陽光電源、比亞迪、華為等儲能廠商完成儲能大規模火燒測試后,又一家頭部儲能廠商完成火燒測試。遠景儲能是全球領先的儲能系統供應商,具備全棧技術、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2024 年排名全球第三。
鋰電龍頭欣旺達擬赴港上市
7 月 1 日晚,已在創業板上市的鋰電領域頭部企業欣旺達發布公告,稱為深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 股)股票,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并將相關議案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該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由于 A 股市場投資者結構和投資偏好等因素,公司的價值可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登陸港股市場后有望獲得國際投資者的重新審視和價值發現,吸引更多認可公司長期發展潛力的投資者,從而推動公司估值向合理區間回歸,提升公司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價值認可度。
歐洲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
今年 6 月至 7 月,歐洲多地受到極端高溫天氣侵擾,6 月西歐和西南歐部分地區,包括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瑞士等國在內,其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均創造了歷史月度新高,多個國家報告了因高溫導致的人員死亡事件。據央視新聞報道,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納利斯近日表示,今年北半球氣溫偏高,歐洲大部分地區都被熱浪侵襲,主要原因是歐洲西部受到一股強高壓影響,而高溫給地中海帶來的水溫升高進一步加劇了陸地上的極端高溫問題。她還表示,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人類將更頻繁地面對類似的高溫,也會遭遇比目前更嚴峻的問題,到 2050 年,可能約一半的歐洲人會在夏季面臨高度或極高的熱應激風險。
加拿大出口首船 LNG
根據新華社 7 月 1 日發布的消息,加拿大首個大型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于 6 月 30 日正式開始運營,首批液化天然氣通過船運輸往亞洲市場。據悉,這是繼去年該國原油首次出口亞洲市場后,又一能源大宗商品出口亞洲。作為碳排放較少、利用效率較高的化石燃料,液化天然氣近年來備受矚目,市場需求實現可觀增長,被認為將在能源轉型、替代過程中發揮重要的過渡作用。(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胡珈萌,編輯|蔡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