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半導體產業縱橫
市場調研機構 Omdia 最新報告顯示,2024 年中國企業已掌控全球 65% 的偏光片產能,預計到 2027 年這一比例將突破 80%。而更引人注目的是,2025 年中國顯示面板產量將首次占據全球 70% 的市場份額。
中國面板的全球新坐標
全球顯示產業正在經歷一場歷史性轉折。當時間進入 2025 年,中國在全球顯示面板生產地圖上標注了一個醒目的坐標:70%。這意味著全球每生產 10 塊顯示面板,就有 7 塊來自中國工廠。
這一主導地位在智能手機領域尤為突出。TrendForce 集邦咨詢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大陸系面板廠在手機面板市場的占有率達到 68.8%,2025 年有望突破 70% 大關。京東方穩居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首位,2025 年預計出貨量將達到 6.10 億片。
排名第四的華星光電自 2022 年起加強了與小米的合作關系。該公司的出貨量預計到 2025 年將小幅增加至 1.92 億臺。排名第五的天馬預計將保持穩定的出貨量,在 2024 年達到 1.88 億臺,并在 2025 年保持穩定,因為 LTPS LCD 需求的下降被 AMOLED 需求的增加所抵消。
在液晶電視面板領域,中國企業的優勢同樣明顯。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達 6300 萬片,京東方獨占 25.9% 的市場份額,華星光電和惠科分別占據 20.2% 和 14.4%。
數據顯示,中國顯示面板產業 2024 年市場規模達 1.3 萬億元,已占據全球半壁江山。兩大主流顯示技術:液晶顯示器 2024 年市場占比 56.25%,有機發光二極管 2024 年市場占比 14.51%。顯示器出口面積全球占比超 74%。15 條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產線正挑戰韓國霸主地位,柔性屏與 MiniLED 技術掀起新一輪顯示革命。伴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進步,新型顯示的應用領域也在進一步拓展,不僅在傳統顯示領域如手機、電視、電腦中廣泛應用,還將深入車載顯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可穿戴設備等新興領域,為用戶帶來更為豐富和沉浸式的視覺體驗。
產能狂飆的背后
這背后,是兩大核心驅動邏輯的強力支撐。
資本并購加速了產業垂直整合。今年年初,偏光片制造商杉杉股份稱公司下屬相關子公司已于 2024 年 12 月 31 日完成了對 LG 化學旗下在中國大陸、韓國及越南的 OLED 偏光片等業務(SP 業務)及相關資產的收購交割。
根據 Omdia 數據,LG 化學的 SP 業務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2022 年,其 OLED 電視用偏光片占據全球 40% 的市場份額,位居世界第二;其車載顯示屏用偏光片占據全球 25% 的市場份額,并與世界主流上下游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據杉杉股份方面介紹,LG 化學上千項 OLED 和車載偏光片等相關技術專利,為企業新產品和技術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擴大并豐富了現有產品線,企業將實現從 LCD 偏光片到 LCD+OLED 偏光片的業務轉型,同時拓展了產品在車載、VR、IT 等多個應用場景的應用范圍。
去年此時,總投資 55 億元的恒美光電(二期)全球首條 3000mm 超寬幅偏光片項目在蘇州昆山動工建設。據悉,恒美光電(二期)預計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建成投產,項目達產后可新增年產能 1.2 億平方米,年產值超 60 億元。
近十年,恒美光電不斷加碼大尺寸偏光片。2014 年,恒美引進 1.5 米偏光片產線;2017 年,恒美率先投建了全球首條超寬幅 2.5 米產線;2024 年,建設全球首條 3000mm 超寬幅偏光片項目。
恒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超寬幅偏光片生產線相比窄幅生產線具有明顯優勢。超寬幅不僅可生產更大尺寸偏光片,提高偏光片單位面積的售價,還可提高偏光片的裁切利用率,使產品更具備成本優勢。
雙軌并行的戰略選擇。面對顯示技術的代際更替,中國企業采取了 LCD 與 OLED 雙軌并行的策略,在兩條戰線上同時發力。
在傳統 LCD 領域,中國廠商憑借規模優勢和持續技術升級,已掌控全球市場主導權。2024 年全球 LCD 面板出貨量保持穩步增長,中國企業在 TV 面板市場份額達 64%,預計 2025 年將進一步提升至 69%。
在代表未來的 OLED 領域,中國企業正加速追趕。2024 年 AMOLED 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 27%,2025 年預計增長 5.2%。京東方、維信諾、深天馬等廠商紛紛打入蘋果供應鏈,標志著中國 OLED 技術獲得國際頂級品牌認可。
OLED 電競顯示器面板成為增長最快的細分賽道之一。2024 年全球出貨量同比暴增 132%,2025 年預計增長 69%。三星顯示和 LGD 兩大韓企目前主導供應,但中國面板廠已在加速布局。
尋找增長的第二曲線
當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中國面板企業將目光投向更具潛力的新興領域。
據 Omdia 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汽車顯示屏面板市場出貨量達到了 2.32 億片,相較于前一年度增長了 6.3%。
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市場之一,其對汽車顯示屏面板的需求尤為突出。隨著抬頭顯示面板(HUD)、乘客娛樂屏、智能后視鏡等創新產品加速滲透,行業正迎來新一輪增長機遇。HUD 通過將車速、導航等關鍵信息直接投射至擋風玻璃,有效降低駕駛分心風險;后排乘客顯示器則集成娛樂、交互功能,顯著提升乘坐體驗;智能化后視鏡進一步融合行車記錄、夜視增強等功能,全方位升級駕駛輔助性能。
京東方以 17.6% 的市場份額穩居榜首,出貨量達到了 4090 萬片,同比增長 16%,在汽車品牌合作領域,京東方與東風風行、極氪、奇瑞、吉利、長安汽車等均保持合作。值得關注的是,京東方精電與小鵬汽車構建了深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其提供高標準的顯示總成解決方案。其中,京東方為 2025 款小鵬 G9 專屬定制近 30 英寸高清智能雙聯屏,還為小鵬 G6 配備 10.25 英寸全液晶高清儀表屏,以技術創新賦能車型智能化升級。
天馬以 3690 萬片的出貨量位居市場第二,占據 15.9% 的份額,同比增速達 25%,在五大供應商中增速最快。其在柔性顯示、微型顯示等領域的技術創新,為汽車顯示市場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其合作的汽車品牌包括比亞迪、長城、吉利、紅旗、寶馬、福特、本田等,涵蓋了從 7 寸到 12.3+27 寸聯屏的各種顯示需求,包括儀表顯示、中控顯示、副駕顯示和后視鏡顯示等。友達光電以 10.5% 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出貨量達到 2440 萬片,同比增長 5%。
電競顯示器成為另一個爆發點。2024 年全球 LCD 電競顯示器面板出貨量達 3242 萬片,同比增長 12%。去年下半年發售的游戲《黑神話:悟空》為中國市場帶來額外電競顯示器需求,推動整個品類快速增長。不過 TrendForce 預計 2025 年增長將放緩至 5%,主要因缺乏類似刺激因素。
OLED 顯示器正成為高端電競新寵。華碩、微星等品牌在 COMPUTEX 2025 展會上均展出 27 吋 500Hz 的 QDOLED 電競產品,兩家公司 2025 年的 OLED 顯示器面板需求量將翻倍增長。其中,華碩的需求量預計突破 50 萬片。
市場競爭格局中,AOC、HKC、泰坦軍團、KTC、SANC 等本土品牌占據線上市場前列,新興品牌通過性價比和細分需求快速搶占份額。然而,銷量前五的品牌中沒有聯想、華碩、三星、LG 等國內外大廠,反而是以這些名氣較小的品牌為主。
手機、PC、平板電腦等領域,大牌廠商搶占了絕大多數市場,正所謂 " 馬太效應明顯 "。電競顯示器市場卻截然相反,功能單一加上價格差距或許是主要原因。
在技術迭代與政策補貼的雙重驅動下,高分高刷顯示器價格大幅下探—— 從昔日數千元的高端定位降至千元甚至數百元區間,性價比提升顯著,自然吸引大量消費者關注。目前這些品牌的電競顯示器銷量領跑市場,核心優勢正源于價格親民的市場策略。相比行業頭部品牌,中小廠商的顯示器在品控與色彩校準方面存在明顯短板。不少消費者在電商平臺及社交渠道反饋,部分小廠產品存在屏幕壞點、背光不均等質量問題。
中國電競顯示器行業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和技術升級的雙重特征。市場規模方面,IDC 數據顯示,2025 年中國電競顯示器市場增幅預計達 12.4%,滲透率突破 62%,成為行業主導品類,成為 PC 顯示器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即便該領域消費者對產品要求更嚴苛,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仍值得企業深度布局。
國內市場的以舊換新政策也帶動電競內需,促使本土二線品牌積極擴增 OLED 顯示器產品線。這為中國面板企業提供了切入高端市場的契機。
大尺寸化是另一個明確趨勢。2025 年全球面板出貨面積預計同比增長 4.2%,高于出貨量增幅。在電視等品類尺寸持續上移的推動下,2025 年大尺寸面板總營收預計將達 727 億美元,同比增長 3.5%。
結語
顯示技術從來不是單純的材料競賽。日韓企業曾憑借偏光片專利構筑護城河,三星更以 OLED 技術卡住全球脖子。但杉杉股份收購 LG 化學 SP 業務的案例揭示了另一種可能:中國企業正在通過資本并購完成技術補位,將 " 買來的生產線 " 升級為 " 自主的技術路線 "。這背后是十年間對 LCD 與 OLED 雙軌戰略的精準把控——既用 LCD 產能壓制成本,又以 AMOLED 產線沖擊高端。
中國面板產業的崛起,有產業政策的系統布局,有地方政府的資本托舉,有消費電子浪潮的裹挾推動,但核心密碼始終未變——是在技術封鎖下撕開裂縫的決絕,在虧損周期里咬牙堅持的韌性,以及對 " 長期主義 " 近乎偏執的堅守。
如今,這場跨越二十年的產業長跑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