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趕碳號科技
BC 概念第一股,或許并不是愛旭股份或者隆基綠能,而是 BC 賣鏟人——帝爾激光。
光伏已經跌成狗。如果你仍然不死心,要問一些機構,光伏板塊還有哪些投資機會,他們則會正告你:" 如果你看好 BC,那就去買帝爾激光;如果你看好隆基,不如去買帝爾激光。"
光伏主材輔材都血虧,但設備、逆變器企業日子還過得去,至少目前如此,30% 以上的毛利率是常態。帝爾激光的毛利率更高,2024 年干到了 46.87%,今年 1 季度更是達到 47.9%。趕碳號用東財 Choice 拉了一下,在所有光伏企業中,帝爾激光的毛利率、凈利率是最高的!
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下營收和利潤增速,則不會有太大驚喜:2024 年帝爾激光營收 20.14 億元,同增 25.20%;凈利 5.28 億元,同增 14.40%;2025 年一季度,公司營收 5.61 億元,同增 24.55%;凈利 1.63 億元,同增 20.76%。行業下行期能夠逆勢增長固然不易,但也沒有特別驚艷之處——主要是和捷佳偉創相比。
整線設備企業捷佳偉創這兩年 " 蘿卜快了不洗泥 "," 撿到籃子里都是菜 ",被 TOPCon 市場迅速催肥,但是眼見已喪失成長性,最近管理層已經在大筆減持賣公司了。帝爾激光,能夠續寫捷佳偉創前兩年的輝煌嗎?
帝爾激光是一家有著真正核心技術的企業,其 " 創造性地將激光技術引入光伏行業,并廣泛應用于 PERC、TOPCon、HJT、XBC、鈣鈦礦等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制程,核心產品全球綜合市占率第一,世界前十大光伏企業都是公司的客戶。"
這樣一家好公司,在推動光 BC 降本提效與避免技術過度擴散以致內卷之間,如何才能取得微妙的平衡呢?
01 單 GW5000 萬,垂涎 BC 蛋糕整兩年!
BC 電池技術,至少有兩個環節需要用到激光設備。帝爾激光用在 BC 上的工藝包括:背接觸電池(BC)的激光微蝕刻系列設備,背接觸電池金屬化全套設備( 配套半片和 0BB)。
帝爾激光一直沒有對外披露,每 GW 激光設備究竟能賣多少錢。但是,投資圈普遍認為,BC 電池的設備投資成本每 GW 高達 3 個億,其中有 5000 萬是激光設備。激光設備技術,決定著 BC 的成敗。
隆基綠能在 2024 年年報中表示:" 報告期內,先進激光圖形化、先進復合鈍化技術、0BB、高雙面率結構等降本提效技術不斷突破并導入量產;儲備了多種低成本金屬化技術路線,為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奠定基礎。" 激光圖形化,被隆基綠能排到了首位。沈文忠教授和趕碳號講,正是因為激光圖形化技術的進步,BC 才得以迅速產業化。
看來,激光設備、帝爾激光對于 BC 陣營真的太重要了。每 GW 值不值 5000W, 有兩則信息可供判斷。
理由一:今年 5 月 6 日在帝爾激光的投資者交流中,有投資者這樣提問:" 請問李總,有消息稱 BC 生產線單 GW 激光設備價值為 5000 萬,是否屬實?
公司回答:BC 電池的激光工藝應用復雜且使用更高精尖的激光源,使得整體單 GW 的價值量更高。帝爾激光并沒有否認這一說法,這么看 5000 萬是比較靠譜或者至少是接近的。
理由二:券商研報以及同行海目星在投資者交流中提到,BC 激光設備約 5000 萬元 /GW。
如此看來,50GW 的 BC 產能,激光設備部分就可以實現 25 億的銷售收入了,如果 100GW 的 BC 產能,光激光設備的蛋糕就有 50 個億。現在 TOPCon 電池產能在 800GW 以上,未來 BC 的產能將會有多少呢?
BC 的陣營成員在快速擴容,除了隆基、愛旭外,走 BC 路線的還有英發綠能、協鑫集成。此外,正泰、晶科、鈞達等 TOPCon 擁躉也有可能進行 BC 產能布局。
2024 年,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德國萊茵 T V 集團、鑒衡認證中心、愛旭股份、隆基綠能聯合于北京發布的《背接觸(BC)電池技術發展白皮書》預計,到 2030 年,BC 全球市場占有率將突破 60%。這就意味著至少有五六百 GW 左右的 BC 產能,留給激光設備企業的,就是兩三百億的大蛋糕!
02 機構很早就已提前埋伏
早在 2023 年,機構投資者就已因為 BC 技術路線,看好帝爾激光。
公開資料顯示:自 2023 年一季報起,朱雀基金等進入帝爾激光前十大股東;自 2023 年 3 季度開始,朱雀系基金是除公司大股東李志剛及其一致行動人、公司監事會主席彭新波以外的最大股東。可以這樣說,朱雀基金是帝爾激光持股最多的機構投資者。
至 2023 年年報時,朱雀旗下 9 只基金及朱雀基金資產管理計劃 2 只基金合計持有帝爾激光 1946 萬股,占流通股 7.1%。不過,朱雀也并非持股不動,一直在做波段,到 2024 年中報時已減倉至 800 萬股以下,股比為 2.9%。等到了 2024 年三季報,又增倉至 2151 萬股,截至今年一季報,已減持至 1847 萬股。
可能埋伏的太早了,也可 BC 的花兒開得太晚了,曾經一度,朱雀被帝爾激光嚴重套牢。機構對于 BC 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做做波段也是為了攤平成本。
在后來的投資者交流中,帝爾激光表示,該筆訂單設備從 2024 年第四季度開始交付,客戶(隆基)要求在 2025 年一季度達到量產水平,并完成交付。從設備交付到驗收確認收入,需要一定的周期,有望在 2025 年四季度開始陸續確認收入。
由此看來,帝爾激光的 BC 激光設備,大概率是在今年一季度才實現了量產條件。因此,帝爾激光的 BC 業務實際上也一直沒有爆發,并不像拉普拉斯、捷佳偉創,能夠一直因為 TOPCon 電池產能上量,實現業績大增。
在公司 2024 年年報中," 客戶 A" 趕碳號根據公開信息推測應為通威股份," 某客戶 " 應為隆基綠能。這樣看,帝爾激光 2024 年賺到的錢,其實主要還是來自 TOPCon。
03 能否獨占鰲頭?
BC 的產業化節奏,也影響到帝爾激光的經營節奏。
根據帝爾激光 2024 年年報,公司 20.14 億營收中有 19.94 億來自太陽能電池激光加工設備激光設備的銷售。2024 年,公司生產了 864 臺激光設備,但賣了 1045.5 臺。因為,2023 年的情況完全相反,生產了 1763 臺,但只賣了 645 臺。對此,帝爾激光解釋:" 光伏設備銷售量增加,主要系訂單持續驗收增加所致;生產量減少主要系報告期內光伏廠商 TOPCon 擴產放緩, TOPCon 訂單數量減少所致。"
由此可見,TOPCon 用激光設備或為公司庫存商品的主力產品。另外,測算下來,相當于每臺設備的平均售價為 1908 萬元。
2024 年,BC 的市場究竟有多大呢?根據三方機構統計,差不多在 59 個 GW。如果按每 GW 需要 5000 萬元的激光設備的話,大概就能對應 30 個億的 BC 激光設備的銷售收入。很顯然,市場中的 BC 設備中,只有一部分是由帝爾激光提供。因為,隆基綠能早在 2023 年底的 BC 產能就已達到 33GW,僅在 2024 年的 BC 產品出貨就實現 17GW。而帝爾激光與隆基的大單是在 2024 年 10 月 8 日才公告的。
LPCVD 鍍膜設備成就了拉普拉斯;TOPCon 整線設備成就了捷佳偉創;HJT 成就了邁為股份。如果說現在的市占率尚未取得壓倒性優質的話,那么 BC 激光設備未來的大蛋糕,又有多少會留給帝爾激光呢?
(1)帝爾激光在去年 10 月 8 日公告,與某客戶(隆基綠能)簽訂合同金額合計為 2.29 億元(不含稅),內容是銷售 " 激光設備及改造 "。準確地說,這是 BC 激光設備。
在 2024 年年中,隆基綠能預計,到 2025 年底公司 HPBC2.0 電池、組件產能將達到 50GW。
如果每 GWBC 激光設備需要 5000 萬元,12.29 億元合同也只能對應 25GW 的 BC 電池產能。隆基綠能若想要實現 50GW 的 BC,估計還需要向其他激光設備供應商采購。
其實,任何一家頭部企業從供應鏈安全的角度,都不會只選擇一家設備供應商。HJT 整線設備,除了有邁為股份,還有理想萬里暉;TOPCon 設備,除了捷佳偉創外,還有拉普拉斯、羅博特科等。捷佳偉創通過整線設備交鑰匙,負責解決跨界新玩家,而拉普拉斯主要用鍍膜設備供貨——頭部企業自身技術實力雄厚,很少采購整線設備。
(2)事實上,盯著 BC 激光設備的,帝爾激光的同行可不少。
其中,最積極的是一直專注在鋰電行業的海目星,去年股票多次因為 BC 激光設備出現異常拉升。
海目星在去年 12 月的投資者交流中提到,"BC 電池的終端應用逐步打開,公司在 BC 電池設備已在部分頭部企業完成驗證,有實際訂單陸續交付中,預計近期訂單將陸續落地。"
其在 2024 年年報中又披露了業務進展:" 目前,BC 電池激光設備已獲得頭部客戶的量產級別訂單。"
除了海目星,還有英諾激光,其在年報中也提到,"LACE 激光輔助化學腐蝕設備 " 和 "XBC 激光圖形化設備 " 均已在若干家頭部客戶開展量產驗證工作。
此外,大族激光、邁為股份也曾提到有 BC 激光設備方面的布局。
至少,在 2023 年年初,帝爾激光就已經成功研發和驗證了 BC 激光設備,領先同行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然而,因為 BC 的產能落地不及預期,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帝爾激光的先發優勢。
光伏激光設備的毛利在 40% 左右,市場空間又大,現在各行各業都卷,激光企業設備向 BC 靠攏,已是必然選擇。
04 如何避免技術過度擴散?
未來,帝爾激光的業績將會如何呢?如果想從帝爾激光的年報中嗅到一些不一樣的信號,恐怕仍然有些困難——公司一向保守。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帝爾激光對經營業績的表述都差不多,一言以蔽之:在報告期內 " 總之,公司受益于光伏新技術迭代, 實現了全新激光技術的導入,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經營情況較好。"
利潤無論是增長 7%,還是增長 14%,帝爾激光的自我認知都是一樣的,都是 " 較好 "。
從 2024 年光伏設備生產量同比下降 51% 數字來看,2025 年可驗收的 TOPCon 訂單也會較 2024 年少許多。而帝爾激光在去年拿下隆基大訂單時也曾表示,這個訂單開始確認收入要在 2025 年四季度。BC 對帝爾激光的 2025 年的業績增長貢獻,可能不會完全釋放出來。
判斷、觀察未來光伏電池激光設備對帝爾激光的業績的貢獻、帝爾激光的成長性,可能還需要看 BC 技術的擴張情況,以及帝爾激光能否拿到隆基之外其他光伏企業的大單。
不過,因為 BC 的擴張預期,在設備企業中帝爾激光相比最具成長性。
當然,和其他設備企業一樣,帝爾激光也會面臨應收賬款增加導致的風險。年報顯示:" 報告期末,公司應收賬款凈額為 89,516.59 萬元,占期末總資產的比例為 13.52%,如未來市場環境、客戶經營情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公司或將存在貨款回收不及時或無法回收的風險。"
帝爾激光在 2024 年也計提了壞賬準備,而按單項計提的壞賬準備由期初的 4789 萬元飆升至 1.14 億元,計提的理由分別是:" 還款意愿差,涉及訴訟 "、" 訴訟已終結,無還款能力 "。其實,早在在 2022 年報就已計提壞賬準備,一直未轉光銷。光伏現在行業下,設備企業追回貨款的可能性在加大。
趕碳號關注帝爾激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果說 TOPCon 技術的迅速擴散是捷佳偉創為一批跨界企業提供整線設備造成的,那么未來 BC 技術的擴散與產業化以及降本,會否發生在帝爾激光的身上。
如前所述,TOPCon 頭部企業一般是依靠強大的技術儲備和產業化能力,采購專用設備自建生產線。BC 也同樣,帝爾激光、拉普拉斯都是頭部 BC 企業的不同設備環節的供應商。那么,未來隨著 BC 陣營的進一步擴容、以及可能的存量產能改造,帝爾激光又將如何避免 TOPCon 技術過度擴散的悲劇,不在 BC 重復上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