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娛
時代少年團馬嘉祺參加《歌手 2025》,乍一眼還真以為是洋蔥新聞。
當馬嘉祺官宣成為最新一期的揭榜歌手后,豈止普通觀眾一臉迷惑,粉絲的心也接連好幾天沒放下來過。
而一切爭議的來源在于,偶像男團出身的馬嘉祺 live 實力究竟夠不夠得上《歌手 2025》這檔節目?畢竟脫離了粉圈流量,他作為歌手最出圈、傳唱度最高的一首歌是《什么是快樂星球》。
其實也不是普通觀眾看不起年輕歌手,可沒人質疑同為 00 后的單依純不配上節目,倒是粉絲先擔心自家哥哥露怯,還沒開唱就說好只是享受舞臺。
一份可以預見會讓觀眾皺眉、粉絲擔心的揭榜歌手名單,究竟是芒果真的看好馬嘉祺的實力,還是如馬嘉祺粉絲所說 " 咱們娘倆被人算計了 "?
《歌手》吃上流量飯
芒果邀請馬嘉祺上《歌手 2025》,在眸娛看來,此招雖險,但勝算極大。
唱好了,那就是節目組 " 慧眼識珠 ",華語樂壇新生代再添一員猛將;唱不好," 鍋 " 也是馬嘉祺來背,屆時還有粉絲洗廣場控制輿論,問題不大。正看反看芒果肯定是賺足了流量。
嚴格來說," 馬嘉祺擔任揭榜歌手 " 這招本身就是一套流量打法,從選曲到對決都是流量打榜那套玩法。
傳聞一出,馬嘉祺的粉絲就先急了。音樂競技舞臺選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影響著競演結果,如果以投票方式決定演唱曲目具有太多不確定性,粉絲當然想選到最好、最合適的歌曲,生怕給孩子填錯了 " 志愿 ",因而擁有豐富打投經驗的馬嘉祺粉絲早早就提前討論,以備在表演當天集中一切力量投票。
模棱兩可的選曲規則激活了馬嘉祺粉圈,帶動了《歌手 2025》話題度飆升,輿論過后,節目組氣定神閑地直接公開了馬嘉祺的表演曲目,粉絲才反應過來根本不用二選一。
今年的揭榜推薦限時投票也是好大一出熱鬧,節目組公開了限時六小時的投票通道,網友需要在首發在線的七位歌手中選擇一位作為揭榜歌手的挑戰對象,票數前三的歌手將進入候選范圍,最終由揭榜歌手在正式直播中進行三選一。
挑選對手的重要性勝過挑選歌曲,畢竟揭榜歌手的直接競爭對象是某一位在線歌手,只要贏了就能晉級,不需要與所有歌手競爭,一般來說都會選擇最 " 弱 " 的歌手以確保挑戰成功。
這可把馬嘉祺粉絲給難倒了,選強的會被吐槽自不量力,選弱的又會被質疑挑軟柿子捏,其實也就是粉絲既要里子又要面子,最終陷入了兩難的局面,還不如干脆放下面子就選最弱的歌手增加晉級概率。
從粉絲投出的揭榜候選為白舉綱、GAI 和單依純就不難看出其中的掙扎,而這道選擇題也成功轉嫁給了馬嘉祺本人,是選大眾印象中比較 " 弱 " 的白舉綱,還是公認最強的單依純,或者折中一下選 GAI,戲劇性拉滿了。
馬嘉祺本人以及粉絲面對的輿論壓力先放一邊,無論是未成形的選曲也好,還是限時推薦歌手也罷,本質上都是為了將爭議進一步放大,賽前一天馬嘉祺個人微指超過兩億,節目組賺足了流量。
而不論最終馬嘉祺的 live 現場是好是壞,對于《歌手 2025》而言都是 " 錦上添花 ",反正這碗 " 流量飯 ",節目組已經吃到嘴了。
《歌手》需要新故事
" 向流量低頭 ",是《歌手 2025》官宣馬嘉祺作為揭榜歌手后遭遇最多的非議。
客觀來說,一檔綜藝節目不可能完全忽略流量只追求藝術,更何況是已經走到第十二年的 " 歌手 "IP,節目組的流量焦慮其實不難理解,選擇馬嘉祺也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在于,第一期節目結束之后,《歌手 2025》仍然沒有找到新的有效敘事。
《歌手 2024》爆在 " 中外對立 " 放大了觀眾情緒,以及 " 天選喜劇人 " 那英帶來的節目效果,而今年節目組其實有意復制去年的成功套路。
一方面在歌手選擇上依舊延續了中外同臺的模式,甚至比去年多了一位外國歌手,進一步強化中外對比;另一方面也試圖復制那英 " 喜劇人 " 的套路,強化單依純 "00 后自己的那英 " 的標簽,實力強、口無遮攔以及 " 腥風血雨 " 體質。
但最終呈現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今年的外國歌手并未帶來香緹 · 莫和凡希亞那種開嗓即驚艷的現場效果,沒能與華語歌手的 live 現場拉開太大的差距,戲劇效果自然也稍顯不足。而單依純身上雖然確實有那英的影子,可惜大眾認知度和認可度仍然和天后那英存在一定的差距,沒能帶動節目話題大范圍傳播。
《歌手 2024》的全民熱議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只能說是可遇不可求,爆款套路當然可以復制,但沒有新故事造成的流量下滑也是能夠預見的,進一步加劇了《歌手 2025》的流量焦慮。
主動向流量歌手靠攏或許是節目組自救的一大舉措,現階段來看也確實有一定的效果,粉絲也好、樂子人也罷,都想看看馬嘉祺的 live 水平究竟如何,市場關注度肯定不會低,但隨之而來的是對《歌手》還能否保持國內音樂競演節目天花板的質疑。
其實觀眾并不是針對馬嘉祺,換成任何一位偶像歌手都會引起同樣的爭議,《歌手》通過實力派唱將的精彩對決打造出了國內最高水平的音樂競演舞臺,但流量偶像歌手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 IP 的含金量與價值,對于堅持長期主義的《歌手》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
通過流量偶像的介入來開拓新的引流渠道,無異于飲鴆止渴,現階段《歌手 2025》最需要的其實是找到新的故事來連接大眾情緒,靠馬嘉祺或單依純的 " 黑紅 " 并不足以盤活一檔音綜。
2025 年,音綜打擂臺
2025 年,音綜賽道的回春之勢非常明顯。
浙江衛視老牌音綜《天賜的聲音》走到第六季,仍然有不少爆款曲目誕生,盡管優秀音樂人翻唱抖音神曲被調侃 " 五星級大廚做辣條 ",但節目選曲在傳播層面占有絕對優勢,每一首抖音神曲的全新演繹都能給觀眾帶來驚喜。
而東方衛視的新音綜《亞洲新聲》同樣采用了跨國歌手同臺競演的模式,Jessie J、張靚穎、張信哲等實力唱將坐鎮,超強陣容甚至超過了《歌手 2025》,兩檔節目同樣都在每周五播出,大有 " 互毆 " 的架勢。
電視音綜打擂臺的熱鬧場景,終于在 2025 年再一次看到了,而這場音綜之戰最終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說。
《天賜的聲音》有傳唱度高的爆款單曲,并且已經培養出了核心受眾群體,《亞洲新聲》既有超強的實力派陣容,也采用了中外對壘模式,在兩檔音綜的 " 圍剿 " 下,《歌手 2025》的內憂外患進一步加劇。
不過也不能否認,老牌頭部音綜《歌手 2025》仍然具備一定的優勢,IP 影響力、市場關注度遠超其他音綜,但缺少新敘事、新爆曲也成了節目最大的痛點,導致《歌手 2025》無法實現進一步破圈。
現階段來看,馬嘉祺的加入或許能夠帶動更多年輕觀眾涌入,但一檔音綜的生命力更依賴于音樂,而非流量話題,流量焦慮只能靠好內容來緩解。如何通過優質音樂帶動節目加速出圈,而不只是 " 吃老本 ",或許才是《歌手 2025》的最佳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