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3 日,申萬菱信中證紅利指數基金、興業中證紅利指數基金均宣布提前結募,5 月以來宣布提前結募的紅利主題基金增至 4 只,而 5 月新成立的有紅利主題產品,最高成立規模近 10 億。
那么,紅利主題基金是否能帶來預想中的 " 防御 " 效果?Wind 數據顯示,紅利主題基金(名稱含有 " 紅利 "" 高股息 " 關鍵詞)的年內業績分化較大,表現最好的一只,已漲 34.87%,超七成產品年內獲正收益。
而近期,市場人士依舊熱議 " 紅利 + 科技 ",更有券商首席經濟學家直言," 中美對抗可關注紅利,中美合作可關注科技 "。
紅利主題基金持續上新
上述 2 只宣布提前結募的產品均掛鉤中證紅利指數。
具體來看,申萬菱信中證紅利指數基金的募集期由 10 個交易日縮短至 5 個交易日,這也是該基金公司旗下的唯一一只紅利主題的指數基金。去年,還成立了申萬菱信紅利量化選股基金。
興業中證紅利指數基金的原定募集期則是達到 3 個月的上限,目前宣布募集截止日提前至 5 月 27 日。此前,該基金公司還在去年成立了興業華證滬港深紅利 100 指數。
今年以來,繼續豐富紅利主題產品線,成為不少基金公司的共識,提前結募的紅利產品也頻頻出現。
比如,工銀瑞信中證港股通高股息精選 ETF 聯接也將募集截止日提前至 5 月 22 日;招商紅利量化選股也在 5 月宣布提前結募,公告提到,該基金募集規模上限為 30 億元,將根據發售公告等文件對募集期內有效認購申請進行確認。
5 月以來,還有 3 只紅利主題宣布成立,其中規模最大的中歐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成立規模達到 9.52 億元。而今年以來的紅利主題基金新發規模已經突破百億元關口,達 127.23 億元(31 只),涉及 22 家基金管理人,平均每只產品新發規模 4.1 億元。
年內最高賺超 34%
持續布局新產品的背后,紅利 + 科技的啞鈴策略,依舊頗受關注。近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富國論壇上,與會嘉賓一致將科技與紅利列為年度投資主線。
其中,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建議關注低波紅利與創新藥出海。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則認為," 中美對抗可關注紅利,中美合作可關注科技 " ——紅利資產提供防御底線,AI、智能駕駛等新質生產力代表長期進攻方向。
不過,一片普遍看好的前景下,紅利主題基金年內業績表現分化較大。Wind 數據顯示,截至 5 月 22 日,有 174 只紅利主題基金年內獲正收益,占比超七成。
其中,格林高股息優選以 34.87% 的收益率領漲;富國港股通紅利精選、富國紅利精選人民幣、信澳紅利回報等主動權益基金的年內凈值也增長超 13%,平安港股通紅利精選年內收益也超過 10%。
這 5 只年內收益超 10% 的產品中,除了信澳紅利回報,其余均重倉港股市場。
格林高股息優選截至一季度末重倉股,除了布局在公用事業、化工等紅利屬性較顯著的行業以外,也有醫藥、信息技術板塊個股布局,中國燃氣、中簡科技、思維列控依次為前三大重倉股。該基金通過港股通投資的股票倉位在 46.2%。
張峰和寧君管理的富國港股通紅利精選的持倉分布在互聯網、運營商和資源品等行業。騰訊控股、紫金礦業、中國移動均在該基金今年一季度末的重倉股行列。
中國移動也是富國紅利精選在一季度末的頭號重倉股,此外,奇富科技美股、領展房產基金、工商銀行等也被該基金重倉,整體來看,該基金一季度末的港股倉位達到 78.86%。
平安港股通紅利精選在一季度末也是重倉銀行、通信服務和能源三大板塊。
同樣的,年內業績排名靠前的紅利主題指數基金,也與港股市場相關。
數據顯示,截至 5 月 22 日,華夏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 ETF 以 10.38% 的年內凈值回報領先指數基金市場,另外,國泰君安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的年內凈值回報也超過 10%。
景順長城國證港股通紅利低波動率 ETF、招商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動 ETF、博時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 ETF、易方達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動 ETF 等年內凈值回報也超過 9%。
紅利主題基金近日也頻頻出現凈值創新高。5 月 22 日當日,掛鉤上證國企紅利、中證紅利價值、中證紅利低波等指數的多只 ETF 出現凈值創新高。
前述的平安港股通紅利精選近期凈值也創新高,5 月 23 日凈值觸及 1.2530。
如何看紅利資產?
立足當下,如何看后續紅利資產的投資機會?富國基金海外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張峰從港股市場的角度分析,盡管港股面臨外資流出壓力,但南向資金持續流入與上市公司回購加碼為市場提供韌性支撐。
在他看來,港股性價比凸顯,可以從三大維度精選標的,現金流與派息是其中之一。他提到,可以篩選經營穩定、股息率高于 4% 的紅利資產,如電信、能源。
富國基金旗下另一位基金經理田希蒙也認為,港股市場當前呈現顯著結構性機遇,五大核心賽道——互聯網、創新藥、智能車、新消費及紅利資產——成長動能強勁。
他提到,恒指 ETF 兼具紅利與科技屬性:高股息提供防御性收益,科技權重賦予進攻彈性,是長期資產配置的理想選擇。隨著南向資金持續流入及稀缺產業布局深化,港股相關的 ETF 產品有望成為捕捉市場紅利的戰略性工具。
平安基金經理丁琳則認為,在全球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持續關注具備較高安全邊際的紅利策略,作為長期的配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