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聲 Pro,作者 | 張嘉琦
多家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騰訊音樂(下文簡稱 TME)計劃以 24 億美金收購喜馬拉雅,協議最快可能在未來幾周內達成。
自 2018 年起,TME 和喜馬拉雅曾有過多次交易傳聞,與之相伴的是喜馬拉雅四度沖擊 IPO 未果的艱難歷程。聲音領域,同樣陷入資本僵局的不止喜馬拉雅,荔枝 FM2020 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當前市值僅有 1481.7 萬美元,而其上市時當日市值超 6 億美元。
被視為前景巨大且有平臺價值的內容生意,聲音市場在過去幾年呈現出頗為尷尬的行業生態:一方面,從有聲書、廣播劇、知識付費到播客,以聲音為媒介,新內容形態和垂直平臺不斷涌現;另一方面,這一賽道一直未出現真正的平臺級公司和產品,其從業者的主要業務和核心能力不斷向內容廠牌回縮。
當聲音市場缺乏自我整合能力,整合便只能通過外部力量完成。喜馬拉雅曾經有機會成為整合者,但最終如貓耳 FM 這樣的垂直平臺被 B 站收編,成為泛文化社區中的具體內容。
TME 慣于以渠道和內容整合實現規模增長,其旗下目前擁有酷我音樂、酷狗音樂、QQ 音樂、懶人聽書,喜馬拉雅在用戶上的差異化和車載等場景的滲透能力將為 TME 帶來新的增量,并進一步鞏固其在整個音頻領域的頭部位置。
規模的擴大也并不局限于現有版圖中的挪移和拼接。已經在網文和短劇領域被驗證,免費作為新商業模式對于用戶和流量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以至于能夠打破整個市場的規模上限。同樣的故事未嘗不會發生在音頻市場。
TME 再擴版圖
騰訊音樂對喜馬拉雅的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自身發展的需求。
根據騰訊音樂在 3 月 18 日發布的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在線音樂業務仍然是 TME 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同比上漲了 25.5%,占比超過總收入的 3/4。
這一成果得益于兩年前戰略方向的調整。2023 年,TME 將深耕在線音樂業務,拓展在線音樂內容和體驗定為主要轉型戰略方向,并在同年 6 月實現了在線音樂收入對社交娛樂服務的首次反超,占比達到 62.4%。
版權既是在線音樂服務的命脈所在,也是 TME 能穩坐頭把交椅的核心原因。財報顯示,目前 TME 總計擁有超過 2.6 億首授權及共創音樂和音頻曲目,并在 2024 年與環球音樂、SM 娛樂、Kakao 娛樂等多家唱片公司續約,構建了完整的數字音樂內容庫。
TME 在財報中指出,其主要通過銷售會員服務和虛擬禮物獲得收入的方式,與用戶規模和用戶參與度密切相關。考慮到目前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經足夠龐大,因此將重點從增加月活轉向提高用戶參與度。
數據也顯示,目前 TME 在線音樂服務的付費率為 20.6%,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ARPPU 的增速也較前幾年有所放緩。對用戶而言,音樂平臺本身不具備吸引力,影響選擇的是曲庫的豐富程度,而非使用體驗上的細微差異。
音頻直播業務的受阻,更隱性的原因在于,直播的市場份額整體在向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遷移。財報顯示,自 2022 年至今,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服務所得收入及其占比持續下滑,份額從 56% 降至 23.4%。下滑主要來自于「不斷變化的宏觀環境、來自其他平臺的競爭加劇、對特定直播互動功能的調整以及更嚴格的合規措施」。
內外因素交織之下,持續布局長音頻賽道成為 TME 現階段的最優選。而 TME 對長音頻內容的重視程度,也早在幾年前就有所體現。
2019 年,QQ 音樂開辟了「聽書」版塊,引入多部大 IP 有聲書內容。隨后在 2020 年 4 月,TME 推出其在長視頻領域的首個產品「酷我暢聽」,前身是 2017 年上線的「酷我聽書」。時任 CEO 彭迦信在發布會上指出,長音頻將是未來 TME 持續發力的戰略領域。
因此,此次與喜馬拉雅的再度接觸,從 TME 的角度看是,是補齊長音頻內容生態的關鍵一步。通過整合喜馬拉雅的 UGC 生態與自身版權資源,TME 的目標是構建覆蓋全場景的聲音服務體系,以進一步鞏固其在行業的頭部地位。
為什么是喜馬拉雅?
雖然喜馬拉雅幾度沖擊 IPO 折戟,也面臨著商業化受阻、版權掣肘等諸多現實問題。但對于亟待在長音頻業務上有所突破的 TME 而言,仍然有著無法取代的優勢。
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其龐大的月活用戶資源。作為國內音頻行業的頭部公司,喜馬拉雅成立 13 年來,積累了相當數量的活躍用戶。去年 4 月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 2023 年的月活用戶達到 3.03 億,其中有 1.33 億為移動端用戶,收聽時長約占中國所有在線音頻平臺移動端總時長的 60%。
與在線音樂相比,長音頻內容有著特定的消費場景和消費群體,用戶的黏性也更高,更有機會實現用戶參與度的提升。
其次,便是喜馬拉雅在內容自生產上的能力。它能在漫長的聲音注意力爭奪戰中取勝,其競爭壁壘正在于有聲內容的規模。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喜馬拉雅擁有包含 459 個品類的 4.88 億條音頻。
縱觀喜馬拉雅自成立以來的發展經歷,會發現它更像是一個巨型的「內容團隊」。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的 2012 年,喜馬拉雅成立,并于次年 3 月上線了喜馬拉雅 FM。音頻消費場景的拓展帶來了新的機會,而比起蜻蜓 FM 等同期 APP,喜馬拉雅的目光并非聚焦于傳統電臺的移動端遷移,而是發力培養電臺創作者,并因此在初期形成了獨有的 UGC 內容生態。
有聲書是喜馬拉雅開拓的第二個內容方向。2014 年,創始人余建軍發現有四成用戶是為了聽書打開喜馬拉雅,為了規避版權隱患,喜馬拉雅開始與各大出版社洽談有聲改編合作,并在 2015 年與閱文合作,占據了將近 70% 的有聲書版權市場份額。
隨后,喜馬拉雅又在 2016 年開始探索知識付費,《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等節目陸續上線。和馬東合作的付費音頻教程《好好說話》在上線當日銷售額就突破了 500 萬。彼時,副總裁張永昶提到,2016 年下半年喜馬拉雅內容付費的收入已經超過了流量廣告、社群和硬件的總和。
2020 年,「播客元年」來臨后,喜馬拉雅也快速動作,上線了播客欄目;2021 年 3 月,喜馬拉雅發布了春季有聲劇片單,釋出近 50 部有聲劇內容,打出「以音造夢,合勢劇變」的口號,高調進軍有聲劇領域。
從最早的移動電臺,到有聲書、知識付費、有聲劇和播客,喜馬拉雅在內容布局上的核心思路都是尋找大眾的需求點。而喜馬拉雅之所以能穩坐行業頭把交椅,也正是因為它每次都能夠更早地捕捉到新的需求,并且快速予以響應。
內容以外,喜馬拉雅也在硬件層面和場景滲透上進行過諸多嘗試。早在 2016 年,喜馬拉雅就并購了海趣科技,從硬件入手推動聲音與場景的結合,還在 2017 年推出了全內容 AI 音箱產品。2024 年,喜馬拉雅已經與比亞迪、鴻蒙智行、小米等超過 80 家主機廠實現了緊密合作。
現成的月活用戶規模、內容庫的擴充,以及聲音的多場景覆蓋與整合,都可以幫助 TME 補齊其在長音頻賽道上的短板。而基于相似的商業模式,收購完成后或將幫助 TME 實現會員體系的再升級,比如音樂 + 長音頻的捆綁訂閱等,以進一步提升 ARPPU,抬高收益的天花板。
而站在喜馬拉雅的視角看,這更像是一場「自救」。雖然喜馬拉雅有著穩定的內容生產能力和生態,營收模式也較荔枝 FM 等音頻公司更加多元,但仍然很難覆蓋高昂的內容購買成本、創作者分成和營銷費用。
早在 2021 年 5 月,喜馬拉雅就有意在納斯達克上市,同年 9 月撤回美股 IPO 申請后,又轉戰港股。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成立九年還未曾盈利,2018 到 2020 年的同期凈虧損均超過 6 億元。最后一次上市行為發生在 2023 年 4 月,喜馬拉雅在招股書中強調其業績扭虧為盈,但盈利更多來自降本,增長天花板仍然肉眼可見,最終在資本市場上輾轉幾次,遺憾退場。
變化不在此刻
有趣的是,這樁金額巨大的收購傳聞在市場和行業都未掀起特別大的風浪。
這多少源于整個音頻市場的相對靜態。無論是在線音樂賽道,還是有聲書、有聲劇、播客等長音頻賽道,目前的市場格局都相對穩定,頭部效應極為明顯且難以撼動。播客等新型品類雖然在社交媒體上表現較活躍,但實際的市場份額占比并不高,更接近一種圈層文化。
雖然用戶需求已經有了明顯分層,音樂滿足碎片化需求,而長音頻內容則占據深度場景。但具體到平臺層面,以單品類內容「各自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受制于版權和內容成本,單獨存活只能「小而美」,在市場份額難以繼續擴大的前提下,橫向整合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在線音樂領域,TME 的地位仍然穩固。網易云音樂雖然緊隨其后,但 2024 年的在線音樂服務收入不足 TME 的 1/4。
中短視頻平臺的跨界嘗試,目前看起來也不足以撼動 TME 地位。抖音在 2022 年 6 月推出的汽水音樂剛誕生時,以精準的個性化推薦算法、更低廉的會員價格,以及和抖音生態的無縫連接,曾被看作是 TME 的有力競爭者。
但目前看來,付費音樂領域,頭部版權的長期優勢仍然難以撼動。根據 QuestMobile 數據,汽水音樂在去年 6 月月活用戶數超過了 5000 萬,雖然增速可觀,但與 TME 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
擁有強大的算法能力和流量運營效率,內容領域,番茄正在成為免費模式的核心。免費模式展現出的,對用戶和流量的強大吸附能力,意味著它不僅能夠迅速搶占市場份額,甚至往往能打破市場現有的規模上限。而理論上,只要能滿足低內容成本和海量內容生產兩個基本要求,所有內容平臺都可以用免費模式再做一次。這一路徑在短劇領域也已經得到驗證,紅果所帶領的免費模式在 2024 年中拉動了短劇市場的二次增長,如今在整體市場中的份額已經超過 50%,并在持續增長中。
聲音領域,番茄已經在 2020 年推出番茄暢聽上線,番茄暢聽 APP 借助番茄小說的 IP 儲備和用戶體量,瞄準有聲閱讀市場。此前據媒體連線 Insight 了解,番茄暢聽的 DAU 在 2023 年已經達到數千萬。
2022 年底,番茄暢聽音樂版上線。目前番茄暢聽音樂版同樣采取免費模式,但缺少頭部歌手。在 APP 內熱門歌手榜單里,位列前三的是韓磊、鳳凰傳奇和刀郎。
未來畢竟還未到來。站在當下的市場環境去看,TME 所選擇的路徑是一條符合現有商業邏輯的道路。所有以內容為核心的頭部公司,最終都要走向規模化的道路,不斷擴大用戶體量、搶占市場份額,才能覆蓋高額的內容成本,并最終實現邊際效益的提升。
回望 2015 年,喜馬拉雅的 CEO 余建軍曾在媒體采訪中信心十足地表示,音頻是個遠遠被低估的行業,立足于更長遠的未來,其真正價值才剛剛開啟。如今十年過去,我們對音頻乃至整個聲音行業的想象,依然寄托在未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