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融街老李
內卷一直是近年來汽車行業的熱點話題, 5 月 20 日,國家發改委明確提出,將從創新驅動、行業自律等四個方面系統整治當前多個重點產業中出現的 " 內卷式競爭 " 問題,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這幾年是內卷的重災區。
可以相信,在未來的時間內," 內卷式競爭 " 會成為行業的 " 公敵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長城汽車的魏建軍,近幾年魏建軍一直為深受亂象危害的中國汽車行業發聲,捍衛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今天老李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什么是行業的內卷?為何魏建軍敢于抨擊內卷?行業的未來如何發展?
什么是 " 內卷 "
在聊內卷之前,老李要和大家明確概念,什么是良性競爭,什么是內卷性競爭?
所謂良性競爭是通過創新、效率提升或開拓新領域實現進步,讓蛋糕變大,讓各方都能有所收獲。內卷式競爭則是在固定模式下的過度消耗,表現為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個體或群體通過增加投入(如時間、精力、金錢)爭奪有限的利益,最終導致整體效率下降、收益遞減,甚至陷入惡性循環的狀態。
看到這里,很多朋友就會明白為什么說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內卷式競爭的深度地帶。這些年,技術的進步和效率的提升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現在,產業已經進入了發展深水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內卷競爭。
雖然很多人都說,內卷式競爭是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但在老李看來,當前的內卷式競爭主要是由人為的主觀因素造成的,作為汽車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士,老李對這種行為也是深惡痛絕,面對這樣的內卷式競爭,很多行業資深專家甚至企業高層都是敢怒不敢言,實際上,原因也很簡單,說太多 " 大實話 " 容易得罪人。
只有長城汽車的魏建軍,作為汽車行業 35 年的老兵,有資格也有底氣對這些行業亂象進行糾正,過去的幾年,魏建軍不只一次在呼吁汽車行業要停止內卷式競爭,攜手高質量發展,現在看,魏建軍講的話的確是為用戶負責,同時也在心系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以智能駕駛為例,過去一年汽車行業上演了智能駕駛軍備競賽,對輔助駕駛的宣傳也越來越偏離航道,但是在長城汽車高管的各種輔助駕駛測試直播中,都反復強調法規不允許、駕駛者也不能脫手,這是長城汽車在堅守安全底線,本質上是為中國汽車用戶負責。
在老李看來,發改委反對內卷實際是對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通過國家政策導向,引領產業走向規范化,在這個過程中,龍頭企業的表現尤為重要,長城汽車正是判斷到了行業的走向,走了一條堅定而正確的路徑。
為什么是魏建軍
過去的三年,中國汽車市場硝煙彌漫,有的車企降價、有的車企掀桌子、有的車企陸續倒閉,當行業沉浸在 "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 的瘋狂中時,魏建軍卻連續拋出了多顆 " 深水炸彈 ":" 無底線的降價,都不盈利,企業不盈利,哪有走得遠的?"" 已經倒閉的那些品牌,二手車跟廢鐵價一樣。"" 汽車這個產業,這個后遺癥,未來還得有六七年的時間。"
看到這里很多人會問,為何魏建軍能準確地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并且敢于糾正行業亂象?這是一個好問題,前段時間國內一個知名商學院的教授給老李拋出了這個課題,想寫入商學院教材,老李也沒有準確答案,但是我們通過分析魏建軍的發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是高度尊重產業發展規律,敬畏產業的 " 技術護城河 "。汽車產業是技術、資本、人才密集的長周期產業,從動力系統到智能座艙,從底盤調校到電池安全,每個環節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積累。可以說,只有穿越過產業周期的企業家才能深度體會這樣的規律,魏建軍深耕行業 30 余年,是深深體會過 " 造車沒有捷徑 " 這句話:" 一輛車 2 萬多個零件,降價 10% 意味著每個環節都要砍成本,最后只能偷工減料 ",這是對 " 互聯網式燒錢打市場 " 邏輯的徹底否定。
第二是堅持企業家情懷,堅守拒絕 " 賺快錢 " 的長期主義。眾所周知,當某些新勢力靠資本故事套現時,長城汽車依然投入超百億,布局混動、氫能、智能駕駛等 " 技術深水區 "。魏建軍多次強調:" 長城不玩金融游戲,只賺技術創新的錢。" 這種堅守實業的精神,讓他敢于呼吁行業回歸本質——企業的使命不是用低價卷死對手,而是用價值贏得用戶。
老李近期和一些行業專家交流,多數人認為魏建軍的發聲不僅是企業層面聲音,更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業中堅力量對于行業健康、用戶權益、產業長遠發展的系統思考。
行業的未來在哪里
魏建軍的 " 逆耳忠言 ",揭示了一個汽車行業殘酷的真相,沒有利潤的繁榮終是泡影,沒有價值的內卷終究灰飛煙滅。當潮水退去的時候,只有尊重規律、堅守價值的企業才能存活,從去年開始,國家一直在呼吁支持汽車產業的兼并重組,在老李看來,這是在為中國汽車業按下 " 重啟鍵 ",讓大家回歸產業發展的規律。
第一,大家要從從 " 拼補貼 " 轉到 " 拼技術 ",從 " 卷價格 " 轉到 " 卷價值 "。以長城汽車為例,這幾年一直在開發 Hi4 混動技術,也在一直堅持越野車的開發,坦克的熱銷向行業證明,只有擁有核心技術和產品才能建立定價權,進而取得市場的認可。
第二,要從 " 內耗 " 到 " 外卷 ",真正的汽車強國一定會得到世界的認可,比如當年的德國、美國、日本和韓國分別跑出了世界級的整車企業,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優勢明顯,接下來,中國汽車企業必然要在全球市場拿下更高的市占率,長城汽車很早就開始布局東盟、歐洲等海外主要市場,在海外,長城汽車并沒有通過卷價格來獲得市占率,而是始終堅持高品質獲得海外用戶的認可,實際上,在海外,長城汽車不僅代表自己,也代表中國汽車,同樣的道理,那些低價低質的產品在海外損害的是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品牌力。
當我們回顧近幾年的內卷式競爭,我們驀然發現,魏建軍的預言都被證實為真,在資本逐漸退潮、市場回歸理性的時候,魏建軍的聲音不僅代表了汽車行業那些堅持務實、注重長期價值的企業家的立場,更體現了國家對企業社會責任、創新驅動和產品質量至上的期待,唯有堅持長期主義,方能成為未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