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強制性國家標準《輕型汽車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以下簡稱新標準)完成起草,進入公開征求意見階段,該標準將替代現行國標 GB/T39901-2021,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 2025 年 6 月 30 日。
對比現行標準,新標準由推薦性轉為強制性,且適用范圍有所擴大,標準要求 "M1 和 N1 類汽車應裝備自動緊急制動系統 ",即從 M1 類乘用車擴展至 N1 類載貨汽車,包括皮卡、微卡等此前監管空白的車型。同時,新標準還增加了對行人目標、自行車目標、踏板式兩輪摩托車目標等弱勢交通參與者的識別能力考核及仿真測試項目。
針對新標準由推薦性轉為強制性,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紀雪洪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過去,由于成本技術等因素限制,(AEBS)未能成為汽車標配。現在,隨著感知設備等零部件成本下降,以及技術能力的提升,這些配置逐步具備了成為標配的可能。此外,海外相關法規的實施也為我們提供了參考。"
AEBS 邁向 " 建標 " 階段
公開資料顯示,自動緊急制動系 統(Advanced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以 下 簡 稱 AEBS)是一項汽車主動安全技術。從工作原理看,基于環境感知傳感器(如毫米波雷達或視覺攝像頭等)感知前方可能與車輛、行人或其他交通參與者所發生的碰撞風險,并通過系統自動觸發執行機構來實施制動,以避免碰撞或減輕碰撞程度。
目前,在國內汽車市場,AEBS 尚未成為強制標配選項。現行的法規依據是 GB/T 39901-2021《乘用車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該標準自 2021 年 10 月 1 日起實施,屬于推薦性國家標準,其主要內容是針對車對車(C2C)場景,例如對靜止、移動或制動目標車輛的識別,但尚未涵蓋行人、自行車等弱勢道路使用者。
除上述國家標準外,行業內還有其他專門針對 AEBS 的測評標準。例如,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CATARC)制定的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以及中國智能汽車指數(i-VISTA)等。這些測試標準主要用于評估新車的安全性能,對消費者的購車決策以及車企的安全技術發展方向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在技術門檻上,新標準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尤其強調對 " 弱勢交通參與者 " 的響應能力。其中明確,在 20 至 60 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區間內,系統必須能夠識別并應對行人、自行車以及踏板式兩輪摩托車的橫穿情形,并作出及時預警和自動制動響應。
此外,在測試方法層面,除常規的直線追尾試驗外,還引入包括目標右轉、相鄰車道靜止目標誤識別、自行車突穿等復雜交通場景,且部分測試項目合格率要求被提升至 90%。
值得注意的是,新標準還首次將仿真試驗納入驗證體系。在特定條件下,企業可以部分使用仿真手段替代場地試驗,但要求至少 30% 的測試仍需通過實地操作來完成。
對于此次標準升級,有業內觀點認為,不僅在適用對象與技術深度上接軌國際,更在細節執行與場景覆蓋層面提出本土化擴展,顯示出我國標準體系正從 " 對標 " 邁向 " 建標 " 的主動階段。紀雪洪指出,從車輛安全和保護行人的角度來看,將這些配置作為強制標準,能夠為兩者都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中低端車型搭載率偏低
歐盟新車安全評鑒協會(Euro NCAP)的研究數據顯示,安裝 AEBS 的車輛可以將追尾事故減少 38%,致命撞車事故減少 20% 至 25%,受傷的可能性減少 25% 至 30%。因此,歐盟從 2022 年 7 月起要求所有新上市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必須配備 AEBS,并在 2024 年 7 月進一步擴展至對行人和自行車的識別要求。目前,全球已經有多個國家要求強制安裝此功能,美國、日本均通過相關強制法規。
在國內市場,隨著汽車智能化的快速推進,AEBS 也已進入大規模搭載階段。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 AEBS 的搭載率為 62.86%,相比上一年度提升了約 5.6 個百分點。從車型價位分布來看,AEBS 搭載率與車輛價格呈正相關,即車輛價格越高,搭載率越高。
具體來看,2024 年國內市場上,20 萬元及以上價位車型前裝標配搭載率均已接近 90%,而 15 萬至 20 萬元價位車型的搭載率接近 80%。相比之下,10 萬元以下以及 10 萬至 15 萬元兩個價位車型的搭載率則較低,分別為 3.11% 和 48.27%。由此可見,在 AEBS 走向標配的過程中,成本問題仍在 " 拖后腿 ",價位相對高一些的車型裝配率更高。
對此,紀雪洪指出,對中低價格的車型而言,安裝 AEBS 后成本會有明顯上升,基本在千元甚至更多。由于消費者對價格較為敏感,短期內這可能會對消費者的購車決策產生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隨著消費者對 AEBS 認知的提升,這種影響不會特別大。
在紀雪洪看來,目前,AEBS 面臨的最大挑戰并非安裝問題,而是技術的穩定性。雖然造車新勢力已基本將 AEBS 作為標配,但關鍵在于系統是否能夠穩定發揮。實際上,目前,AEBS 的穩定性仍存在不足。從一些車輛進行 " 鬼探頭 " 等復雜場景的測試來看,一旦時速超過 80 公里,能夠成功剎停的車輛并不多。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目前,AEBS 系統的識別能力不僅取決于攝像頭、雷達等傳感器的性能,還受到感知算法對障礙物識別范圍的影響。其中,傳感器的性能容易受到多種外部因素的干擾,例如惡劣天氣、能見度不佳、環境亮度突變、異物遮擋以及障礙物的高度等。以小米 SU7 的車主手冊為例,其中就明確指出,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在惡劣天氣或面對異形障礙物時,可能無法正常工作。
主動安全零部件迎利好
新標準的擬實施日期為 2028 年 1 月 1 日。對于新車型和已獲型式批準的車型,新標準實施后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有新車型在實施后必須滿足絕大多數技術條款,而已獲得型式批準的車型則需在 12 至 24 個月內完成技術適配。
業內認為,強制性國標實施后,所有的乘用車必須安裝 AEBS,汽車大規模前裝進入倒計時。對于整車企業而言,AEBS 標準從推薦性到強制性的轉變,意味著成本結構、研發流程和整車匹配都將面臨系統性的調整。對于主動安全供應鏈企業,尤其是傳感器、控制器和制動系統提供商,相關需求預計將大幅增長。
紀雪洪指出,新標準的出臺,將對市場格局產生顯著影響,尤其是對主動安全零部件廠商。對此,禾賽科技方面相關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激光雷達作為高精度傳感器,能夠在復雜路況下提供更準確的環境感知,從而提升主動安全系統的性能。隨著標準的強制實施,激光雷達的需求量有望進一步擴大。
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AEBS 的應用能夠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從而降低保險公司的成本支出。紀雪洪認為,事故數據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保費的制定,因此,保險費用有望下降。
當前,智能輔助駕駛已經成為車企競爭的重點。隨著車企和市場的宣傳,消費者對 AEBS 的理解會越來越深,也越來越理性。在這種情況下,AEBS 的功能及其背后的供應商品牌,可能成為消費者購車決策中的重要影響因素,進而影響購車選擇。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