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色_蜜桃αv_伊人www_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电影_大陆毛片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關于ZAKER 合作
鈦媒體 15小時前

高估值背后,GPU 靠什么撐?

文 | 半導體產業縱橫,作者 | 方圓

6 月 30 日,摩爾線程與沐曦集成電路同日遞交科創板 IPO 申請,標志著國產 GPU 企業正式進入資本市場的 " 決賽圈 "。這兩家分別估值 246.2 億元和 210 億元的獨角獸企業,憑借創始團隊 " 英偉達 +AMD" 的豪華背景,在過去三年累計虧損 82 億元的情況下仍獲得資本市場追捧。與這兩家公司同屬國產 GPU" 四小龍 " 的壁仞科技、燧原科技,也已進入上市輔導階段。

燒錢快,掙錢難

研發投入的天文數字揭示了這個行業的殘酷現實:摩爾線程三年投入 38.1 億元研發費,是同期營收的 6 倍;沐曦研發投入占比更是高達 282%。

那么 GPU 到底有多燒錢?

回溯一下近三年,摩爾線程營收分別為 4.38 億、1.24 億、4609 萬;虧損分別為 14.92 億、16.73 億、18.4 億,研發費分別為 11.16 億元、13.34 億元、13.59 億元,合計研發投入金額為 38 億元。沐曦集成營收分別為 42.64 萬、5302.12 萬和 7.43 億;虧損分別為 7.77 億、8.71 億、14.1 億。研發投入分別為 6.478 億元、6.99 億元和 9 億元,累計研發投入金額為 22 億元。雖然近年來兩家公司營收有了一些起色,但高額研發投入之下尚未實現盈利。

而此次 IPO,兩家公司的募資方向也高度一致,均聚焦于新一代芯片的研發工作。

具體來看,摩爾線程在招股書中披露,其計劃通過 IPO 募集 80 億元資金,其中約 25.1 億元將投入新一代 AI 訓推一體芯片的研發,25 億元用于新一代圖形芯片研發,另有 19.8 億元專項支持新一代 AI Soc 芯片的研發。值得一提的是,AI Soc 芯片多用于終端設備,與訓推一體芯片相比,它具有體積更小、功耗更低的特點,但算力也相對較弱。

摩爾線程報告期部分財務數據及財務指標

沐曦報告期部分財務數據及財務指標

而沐曦股份則計劃募資約 39 億元,資金將主要投向高性能通用芯片、AI 推理芯片以及前沿場景芯片的開發項目。

這種 " 用虧損換增長 " 的模式,在英偉達 2009 年 " 顯卡門 " 事件中曾出現過先例——當年虧損 8700 萬美元卻仍增加研發投入。但不同的是,中國 GPU 企業不僅要面對技術追趕的壓力,還要應對出口管制帶來的供應鏈風險。

沐曦 2024 年因禁令導致的資產減值損失,并非孤例 —— 從高端光刻機的獲取受限,到 EDA 工具的授權收緊,再到晶圓代工產能的優先級傾斜,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卡脖子的節點。摩爾線程招股書中提到的 " 核心原材料依賴進口 ",沐曦披露的 " 替代供應商驗證周期長達 18 個月 ",都在說明:比起研發投入的數字,供應鏈的 " 抗風險成本 " 或許才是更隱蔽的燒錢項。當企業不得不同時維持多條備選供應鏈,甚至自建封裝測試產線時,這場 " 燒錢競賽 " 又多了一層無奈的底色。

不同的路子

值得關注的是,兩家企業的技術路線呈現明顯差異。

摩爾線程從一開始就想做 " 全能選手 "。其研發的 MUSA 統一架構,骨子里就帶著 " 什么都能干 " 的基因 —— 一塊芯片既要扛得住 AI 計算的密集負載,又得撐得起 3A 游戲的圖形渲染,甚至連物理仿真這類專業場景也不想放過。這種思路讓它的產品版圖鋪得很開,既有賣給普通玩家的 MTT S80 游戲顯卡,也有數據中心用的 S 系列加速卡,甚至還推出 " 長江 " SoC 芯片往邊緣計算鉆。為了快速站穩腳跟,它一邊靠創始人的行業積累拉來大筆投資,一邊在消費級市場用低價策略搶份額,哪怕利潤薄也在所不惜,擺明了要先把生態鋪起來。

沐曦集成則顯得更 " 沉得住氣 "。它的重心從一開始就釘在數據中心,手里的曦云 C 系列芯片,早早就在國家級算力平臺上扎了根。和摩爾線程追求 " 全功能覆蓋 " 不同,沐曦更在意技術的 " 根正苗紅 " —— 自研的 MXMACA 指令集從底層就擺脫了對外界的依賴,這種自主架構雖然前期打磨費勁,但勝在可控性強。它的產品節奏也很穩,先把 AI 訓練和通用計算的基本盤做扎實,再慢慢推進曦思 N 系列推理芯片,至于圖形渲染的曦彩 G 系列,到現在還在研發中。商業上主要盯著 B 端大客戶,靠穩定的交付和良率提升一點點擴市場,走的是 " 先把專業市場吃透,再圖其他 " 的路子。

說到底,摩爾線程像在玩一場 " 全面開花 " 的速攻戰,想靠全場景覆蓋快速建立生態壁壘;而沐曦更像在下一盤慢棋,用自主技術打底,在核心市場里一點點啃下屬于自己的地盤。兩種路線沒有絕對的優劣,只是在國產 GPU 突圍的壓力下,選擇了不同的破局路徑而已。

比芯片更難啃的 " 硬骨頭 "

GPU 產業的競爭,早已不是比誰的算力更強那么簡單,而是變成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全面較量。現在國產芯片廠商在晶體管數量、浮點運算能力這些硬件參數上,一步步拉近和國際巨頭的距離,但一個更隱蔽卻更要命的問題慢慢暴露出來:就算在實驗室里性能追平了,可怎么才能讓幾百萬開發者放下用了十幾年的 CUDA 生態,轉而來用國產架構呢?這個看起來只是技術遷移的事兒,實際上牽動著整個計算產業的方方面面。

英偉達花了二十年時間把 CUDA 生態養起來,早就成了一道比芯片本身更難跨越的護城河——注冊開發者超 500 萬,合作企業 4 萬家,能兼容的應用軟件更是多達上百萬款。這意味著,哪怕國產芯片在算力數據上趕上了,開發者要適配新架構,還得花大把功夫改代碼,成本可不低。

就像摩爾線程,雖然已經讓自家 MUSA 架構能適配 PyTorch、TensorFlow 這些主流 AI 框架,但合作伙伴數量也就英偉達的百分之一,這差距不光是技術兼容的問題,更像是一場爭奪開發者認可的持久戰。沐曦說自己的 MXMACA 指令集做到了自主可控,可市場反饋里總繞不開 " 客戶遷移成本太高 " ——有自動駕駛企業的技術總監就直說了,為了適配新架構,要重構代碼,花的錢相當于團隊半年的研發預算。這種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形成的慣性,常常讓硬件參數的進步變成紙上談兵,真到了實際場景里,要不要遷移還是個讓人頭疼的選擇。

說到底,生態戰爭拼的就是怎么留住開發者的時間和精力。英偉達太懂這一點了,它的 CUDA 工具包不光有編譯器、調試器這些基礎工具,還靠著英偉達開發者論壇、GTC 技術大會這些渠道搭起知識傳播的網絡,再配上大學里的 CUDA 課程,從實驗室到產業界,人才供應鏈打得嚴嚴實實。

再看國產生態建設,摩爾線程招股書里寫著,15% 的募資都得花在開發者社區運營和行業解決方案適配上。這種 " 燒錢 " 的做法看著無奈,卻也說明生態構建有多不容易:得持續投好幾年,培養出成千上萬懂新架構的開發者,新生態才算真正有了商業上的說服力。

這背后其實是半導體產業的玩法變了。以前拼芯片,就看制程工藝能不能再小幾個納米;現在的戰場,早就擴展到 " 硬件 - 軟件 - 服務 " 這三個維度了。英偉達靠著 CUDA 生態,把技術壁壘從芯片本身延伸到開發工具鏈,再借著開發者社區形成網絡效應,最后在資本市場搞出 4000 億美元規模的衍生品交易生態。這種全方位的護城河,哪是靠單一技術突破就能撼動的?

國產芯片廠商想突圍,可能得換個思路重新定義競爭:別想著照搬 CUDA 的工具鏈,不如針對大模型訓練、自動駕駛這些特定場景,做出不一樣的開發體驗;同時聯合高校搞新的知識體系,讓開發者遷移生態的時候,不覺得是在增加成本,反而能創造新價值。

現在全球半導體行業都到了 " 后摩爾定律 " 時代,GPU 生態之爭,說到底是比誰的系統工程能力更強。這不光是技術路線的比拼,更是商業模式、人才儲備、資本運作的綜合較量。國產芯片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光靠實驗室里的顛覆性創新不夠,還得在生態這片土壤里埋下長期主義的種子——畢竟,CUDA 那棵參天大樹,也是風吹雨打二十年才長成的。

資本的耐心閾值

資本市場對技術型企業的包容度,正在經受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就像摩爾線程,246 億元的估值對應著 56 倍的市銷率;沐曦呢,三年加起來營收還不到 8 億元,投后估值卻能維持在 210 億元。這種估值邏輯說白了,就是用 " 技術可能會突破 " 替代了 " 商業價值一定能實現 "。國產 GPU 廠商集體掉進這種估值怪圈,其實也反映出資本市場對硬科技投資的深層焦慮——既要扛住半導體行業研發周期長、花錢如流水的固有特性,又擺脫不了消費互聯網時代 " 快投快賺 " 的慣性思維。

這種矛盾在 Pre-IPO 階段尤其明顯。壁仞科技累計融資超 50 億元,燧原科技 2024 年估值也到了 160 億元,這些正在準備上市的企業,都面臨著 " 估值倒掛 " 的風險:一級市場投資者憑著對技術突破的期待把估值抬得高高的,可二級市場更看重能不能持續賺錢,兩種邏輯擰不到一起,就形成了危險的剪刀差。2018 年 AI 芯片融資熱的時候,不少企業因為沒兌現 " 算力革命 " 的承諾,最后被資本拋棄,這樣的教訓還歷歷在目,也讓現在 GPU 企業的高估值故事顯得格外脆弱。

技術要突圍,商業要落地,雙重壓力之下,行業生態快被扯裂了。沐曦雖然去年的營收暴增,但其虧損也同時達到了最高,難以保證足以撐起持續盈利的架子。摩爾線程在圖形渲染領域確實有突破,可不得不把 15% 的募資砸進開發者生態建設,這種 " 一邊搞研發一邊補生態課 " 的燒錢模式,說到底就是在用資本輸血填補和國際巨頭的技術差距。

資本市場的耐心其實是有刻度的。國產 GPU 企業都逃不過 " 研發周期硬約束 ":從架構設計到流片量產,至少得 24 個月,再加上海外競品更新換代快,留給初創企業的時間窗口可能也就五年。這種時間上的緊箍咒,和資本要求的回報周期撞在一起,矛盾就特別尖銳。

如今,國產 GPU 企業既要證明 " 研發投入能轉化為技術突破 ",更要向市場說明 " 商業化路徑能跑通 "。畢竟,沒有哪家資本愿意永遠為 " 故事 " 買單。

相關標簽

覺得文章不錯,微信掃描分享好友

掃碼分享

熱門推薦

查看更多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 | 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 | 天天色天天射天天干 | 99福利网 | 久久精品手机视频 | 美女视频一区 | 日韩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电影在线播放 | 激情一区 | 成人免费影院 | www久久久| 欧美在线视频观看 | 操亚洲| 欧美一级毛片久久99精品蜜桃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一区 | 久久精品一区 | 欧美日韩在线免费 | 国产成人叼嘿视频在线观看 | 三级在线免费 | 亚洲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上悠亚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在线网站 | 日韩激情在线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播放 | 91免费观看| 亚洲三区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 | 国产高清在线 | 日韩色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成人三区 | 久久99久久98精品免观看软件 | 欧美精品v| 国产真实精品久久二三区 | 成人精品鲁一区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新郎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