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 - 并購最前線消息,英國高端瑜伽服品牌 Sweaty Betty 的中國區業務日前已被收購,出手的是中國電商與品牌運營公司寶尊電商。
Sweaty Betty 與 lululemon 同年創辦,被認為是 " 英國版 lululemon"。如若交易完成,Sweaty Betty 將成為寶尊買下的第三個國際品牌,此前,基礎服飾 Gap、功能戶外 Hunter 都已被寶尊買下。
如此一幕,正是消費品牌并購時代的一個縮影。
英國版 lululemon,賣了
Sweaty Betty 創立于 1998 年的英國倫敦,專注于契合女性需求的運動服飾,用鮮亮的花色賦予女性健身時尚感,定位高端女性運動服飾。Sweaty Betty 的產品主打修身剪裁與英倫風格,定價區間為 480 至 1180 元人民幣。
就在 Sweaty Betty 創辦的同一年,它日后的對手 lululemon 也在加拿大溫哥華起步,最初白天是設計工作室,晚上作為瑜伽工作室,后在 2000 年成為獨立店鋪。
兩個瑜伽服品牌走出了不同命運。盡管 Sweaty Betty 曾被譽為是 " 更時尚的瑜伽褲品牌 ",但它僅在英美市場具備一定認知度,并未像 lululemon 一般火遍全球。lululemon 在 2013 年進入中國市場,相比之下 Sweaty Betty 則姍姍來遲。
2021 年,Sweaty Betty 正式進入中國,開始擴張線下渠道,但似乎有些水土不服,2023 年 3 月它關閉了中國內地市場唯 一門店,這一年的整體收入僅為 2.03 億美元。
如今中國運動服飾市場早已一片紅海。單從瑜伽服品牌來說,除了穩居頭部的 lululemon,還有與其對標的另一個北美品牌 Alo Yoga、被安踏收購了的 MAIA ACTIVE、切中亞洲身型與女性語境的 NEIWAI SPORT,以及耐克、阿迪等品牌躍躍欲試。
Sweaty Betty 在中國市場的前景可謂不容樂觀,那么寶尊電商為何出手?
財報數據顯示,寶尊電商近幾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24 年全年依舊整體虧損。但這幾年內,寶尊已經多次出手并購其他消費品牌——
2022 年底,寶尊電商以 4000 萬美元收購 Gap 中國業務,全面負責運營其在大中華區的業務,并借助這次收購推出了新的寶尊品牌管理業務線;2023 年,又從 ABG 手中收購英國高端鞋履和戶外品牌 Hunter,并將其運營范圍擴展至東南亞市場。
收購的品牌為公司增長帶來了動力。2025 年一季度,寶尊電商品牌管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23.4%,約 3.9 億元;經調整經營虧損為 0.21 億元,較去年同比收窄 28.1%。在財報中,寶尊提及:"GAP 與 Hunter 兩個授權品牌的表現超出預期,成為拉動該板塊增長的主要動因。"
創辦近 20 年來,寶尊曾幫助幾百家國際品牌在中國發展,此前一場采訪中,寶尊集團董事長兼 CEO 仇文彬曾表示," 幾乎沒有一個國際品牌會說自己不需要中國市場。"
收購 Sweaty Betty,既是對國際品牌中國命運的再次下注,也是寶尊對漫漫前路的一場豪賭。
消費并購時代
更多的中國公司,正在對全球經典消費品牌進行新一輪圍獵。
同樣瞄準瑜伽服賽道,安踏此前已經買下了 MAIA ACTIVE。一直以來,安踏收購步履不停,通過投資并購將 FILA、始祖鳥、Kolon 等知名品牌拿下,完成全球化擴張與布局。最新一例,則是今年安踏全資收購德國戶外品牌 Jack Wolfskin(狼爪)。
雅戈爾集團也在今年 1 月將法國奢侈服裝品牌 Bonpoint(小櫻桃)收入囊中。不久后,老牌男裝報喜鳥斥資,收購了國際戶外服裝品牌 Woolrich 在歐洲以外所有地區的知識產權。
買下一個國外消費品牌,補足自己的業務線條,實現規模擴張,其中邏輯不難理解。由此,一筆筆消費并購誕生。
最為轟動的莫過于 PE 圍獵星巴克中國。此前高瓴、凱雷投資、信宸資本等紛紛表達了對收購星巴克中國業務的興趣,最新的消息是,外媒稱大鉦資本也在參與競購,估值或達百億美元。
另一筆交易同樣備受矚目—— PE 巨頭 KKR 正在中國進行一場消費并購,交易對象被指是大窯飲品。
潮起潮落間,不少大家熟悉的品牌被擺上貨架——
今年 1 月,紅杉中國以 11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80 億元)的估值收購 Marshall 馬歇爾的多數股權,轟動一時。
很快,意大利高端運動鞋、服裝和配飾品牌 Golden Goose Group S.p.A(黃金鵝 "Golden Goose")宣布,獲得來自 Blue Pool Capital(藍池資本)約 12% 的戰略股權投資。
還有方源資本聯合 Unison Capital 收購珠寶品牌 Tasaki,博裕資本收購高端百貨商場 SKP ……
目之所及,傳奇消費品牌們正紛紛翻開新一頁。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消費行業歷來被認為是具備剛性、抗周期屬性的行業,因而在經濟波動時期反而更受資本歡迎。這其中,買下跨國公司的中國業務已經成為消費并購方發力的主要方向。
洗牌正在發生,但大消費永不落幕。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楊繼云,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7/552178.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