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互聯網助貸新規正式實施不到 3 個月,一場行業 " 洗牌 " 正在加速演進。近期,多家銀行、消金公司密集披露互聯網貸款業務合作機構名單,其中頭部助貸平臺頻現,而中小助貸平臺黯然離場。這一現象的背后是在合規壓力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互聯網助貸業務的風險偏好持續收緊,倒逼市場向頭部助貸平臺集中。記者調查發現,此前,部分中小助貸平臺通過協議嵌套、業務轉包等方式變相抬高利率至超 24%,新規封堵了 " 隱形加價 " 的灰色操作空間。業內人士表示,在合規轉型過程中,部分中小助貸平臺或面臨商業模式能否持續的嚴峻考驗。(中證報)
36氪
17小時前
助貸機構名單“瘦身”進行時,銀行合規成本提升加劇馬太效應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