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小南
小米 SU7 Ultra 車紅,但也確實是非多。
超過 1500 匹馬力,1.98 秒破百,50 萬便能擁有。
最貴超跑布加迪威龍 Chiron,破百時間也要 2.5 秒。
這款車上市后 48 小時,大定便超過 2 萬輛。提車時間目前已經去到 24-27 周,超過半年時間。
不過 1500 匹馬力,1.98 秒總在挑逗車主內心的陰暗面,導致不斷有負面事件出現。
3 月 21 日,泉州一輛小米 SU7 Ultra 車速一度超過 150km/h,因避讓前方掉頭車輛,高速狀態下向右急打方向盤,導致車輛失控撞向路旁電瓶車。
3 月 24 日,地點疑似在廣州,小米 SU7 Ultra 深夜在街頭飆車至 178km/h,最終車輛失控撞到一輛電瓶車,導致電瓶車直接分解。
估計有人說,想玩車就下賽道。但 SU7 Ultra 在賽道,也出了不少意外。
3 月 14 日,廈門國際賽車場一輛小米 SU7 Ultra 在彎道突然失控沖出賽道,車尾經過劇烈擺動后最終撞向緩沖區,導致車輛受損嚴重。
難怪有人在網上調侃,小米 SU7 Ultra 交付速度,快趕不上車輛報廢的速度。
為了不用天天上頭條熱搜,隨后小米 SU7 Ultra 透過 OTA,將馬力限制在 900 匹。車主需要在指定賽道刷出相應圈速,才能將 1500 匹馬力解鎖。
再說,這種刷圈速考試純粹就是個 " 君子協定 ",網上能找到相應的代跑服務,花幾百元就能代勞,成功帶動一條新的產業鏈。
想起十多年前,我剛入行媒體時,某前輩大佬提醒我們新人:對馬力超過 400 匹的車,要帶著敬畏之心。
如今 400 匹的車早已唾手可得,1500 匹的車墊墊腳尖就能買到,我們該以什么心態去對待它們呢?
如果說魯莽駕駛而產生的事故,更多屬于車主問題。但后面的機蓋門,小米自己就脫不了關系。
根據一些調查數據,碳纖機蓋選裝率超過 60%。
小米宣稱碳纖維機蓋雙風道設計能增加下壓力,以及具有輔助散熱的作用。
但網上有博主用鼓風機去吹,發現風道的紙巾并沒有動,由此看出風道并沒有導流效果。
隨后有用戶拆解了機蓋,結論是沒有導流效果,碳纖維機蓋屬于純粹的裝飾件。
這回小米倒是沒有太多辯駁,發公告道歉承認碳纖維機蓋主功能是復原原型車的外觀,但同時含糊表示機蓋可以提供部分導流和散熱作用。
不得不說,中國文字確實是博大精深,這個 " 提供部分 " 一方面做出了退讓姿態,另一方面又避免正面承認誠信問題,只有 0.00001% 的效果,也能算作提供 " 部分作用 "。
小米 SU7 Ultra 給出了相應的補償方案,要么限時改配鋁制機蓋,要么維持碳纖維機蓋,并補償 2 萬積分,折算大約 2000 元現金的價值。
局外人或許會覺得,因為一個機蓋便退定,至于嗎?最初我也覺得未免小題大作,但后面我看一位二手車博主的視頻,或許找到了背后答案。
這位二手車博主在視頻里 " 訴苦 ",之前加價收回來的 SU7 Ultra,因為近期一系列事件,導致難以出手,只能虧本降價出手。
意味著近期的負面事件,對 SU7 Ultra 的二手行情有所沖擊。車還沒到手,便得知殘值下降,部分精于算數的買家,確實會有所想法。
而且 SU7 Ultra 的部分買家,其實并不純粹。前面說過 SU7 Ultra 一度出現一二手倒掛,于是便有人會想著去套中間這個差價。
如今 SU7 Ultra 二手行情變冷,這些炒家無疑要面對損失,自然希望能夠退定止損。
小米近期是非很多,不知今晚發布的 YU7,訂單是否會受到影響呢?
今日話題
加速多快的車,才能讓你覺得滿足?
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