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財報季,基于諸多日企公司給出的全年業績指引,有媒體計算得出,今年日企可能遭受總計 4 萬億日元(合 276 億美元)的損失。
而且,由于部分公司以 " 極度不確定性 " 為由拒絕提供預估數字,還有部分公司仍未公布數據,因此在美國關稅下,日企面臨的損失總額可能會上升。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日企對美國關稅將帶來負面影響的警告聲日漸高漲,日本貿易談判代表需要盡快與美國達成降低關稅的協議。
據悉,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計劃在本月 22 日起訪美,23 日與美方展開第三輪關稅談判。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預計將缺席,談判對象或為美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格里爾等人。
極大的脆弱性
根據美國總統唐納德 · 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對等關稅,日本汽車企業以及鋼鐵和鋁生產商出口美國的產品將被征收 25% 的關稅,而其他行業則面臨著 24% 的關稅。
作為日本最大的出口行業,汽車行業受到的沖擊無疑將會是最大的。數據顯示,2023 年,日本向美國出口了 150 萬輛汽車,價值超過 400 億美元。而且,日本的汽車制造商還通過墨西哥和加拿大向美國出口了許多汽車和零部件,而這兩個國家也是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所覆蓋的國家。
本田汽車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承認," 關稅政策的影響巨大。"
該公司預計將產生 6500 億日元(合 45 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并且,本田已將其至 2030 年的投資計劃削減了 3 萬億日元(合 200 億美元)至 7 萬億日元。
而日本最大車企豐田公司估計,4 月和 5 月將損失銷售額高達 1800 億日元(約合 12.5 億美元)。豐田在本月的財報會議上還預計,受美國政府一系列關稅政策拖累,2025 財年(2025 年 4 月至 2026 年 3 月)凈利潤將同比萎縮 34.9%。
除了車企外,其他行業的業績也受到沖擊。例如,新日鐵(Nippon Steel)總裁 Tadashi Imai 表示,這些關稅 " 預計將對日本國內外鋼鐵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包括間接影響 "。
目前,新日鐵仍在試圖以 150 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并拒絕估計關稅帶來的沖擊。
有公司表示,它們可能會采取反制措施,通過提高價格或將更多生產轉移到美國來減輕影響。比如,日本機械制造公司小松(Komatsu)社長 Takuya Imayoshi 認為," 從中長期來看,我們希望改變產品供應來源,提高效率,以減少關稅的影響。"
還有許多日企壓根沒有給出年度指引,也就沒有預估美國關稅可能帶來的損失。眼鏡和隱形眼鏡制造商 Hoya 首席財務官 Ryo Hirooka 就表示," 在我們不知道基本假設是什么的情況下,僅僅報告數字是沒有意義的。" 該公司 15% 的銷售額來自美國。
除了美國關稅之外,事實上日本經濟還面臨著一種風險,即其經濟本身的走勢可能會進一步偏離軌道。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 1-3 月 GDP 環比出現負增長,這一數據甚至是在美國關稅政策生效之前就得出的。
分析師們表示,盡管與市場預期大體相符,但 0.7% 的 GDP 環比年化降幅突顯出日本經濟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