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車宣布下調二季度交付指引,由 2025 年 Q1 財報中的預計 12.3 萬至 12.8 萬輛,減少至 10.8 萬輛。這是自去年 Q1 以來,理想再次下調交付指引。
本次下調交付指引,李想表示純電 SUV 理想 i8 上市前完成銷售體系升級,支持純電產品銷售,預計隨著 7 月和 9 月兩款純電 SUV 完成上市,品牌銷量將進一步回升,沖擊銷量新高。下調交付指引的核心原因在于銷售體系升級。但事實確實如李想表示的原因,還是另有所因,從市場大環境的變化中或許能得到答案。
增程賣不動,純電能成為新擔當嗎?
李想的表述中不難看出,理想旗下增程式車型銷量萎縮的具體原因,官方歸結為用戶在等理想的純電車型。
原因是否如此,需要從兩個方面看這個問題。一是從本質出發,理想的增程式車型是否出現疲軟狀態,二是理想的純電車型能否接棒增程,成為新的銷量擔當。
增程市場中,理想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來自問界。一季度一直沉寂的問界自 4 月開始迎來爆發,正好契合了理想銷量放緩的時間段。另一實現爆發式增長的品牌零跑,雖然整車價格定位與理想存在差異,但技術路線和車輛級別與理想的重疊,致使零跑同樣在搶奪理想的市場。再加上其他 10 萬至 30 萬級增程式產品加入競爭,理想在本就有鴻蒙智行一家頭部車企競爭的市場中,現在需要面對多方的競爭壓力,理想在如此惡劣的競爭環境中還能保持銷量穩定,足以說明理想的增程式產品在市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另一方面來看,這種競爭中,理想想要再通過增程式車型實現顯著增長,難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也就是說,理想進入了銷量瓶頸期,市場的盤子雖然在擴大,但急速增長的份額并不屬于理想,而是來自圍剿理想的友商。
因此,理想需要依靠新的增長點實現銷量突破。但純電是否能成為理想新的增長點,目前還不好說,從幾個月前理想 i8 首次亮相,市場的反映來看,這款車型并未激起太大的風浪。
原因或許有以下幾點,首先,理想在 2024 年發布 MEGA 之后,就將其純電車型大概能夠實現的技術全部暴露在公眾視野中,相當于理想的純電車型一直以明牌應戰,這也降低了用戶對新車的預期。
最后,理想雖然將產品定位為家用,但其客單價可一點都不低。消費者對其的定位即便不是豪華品牌,也一定在高端品牌序列。因此,成本更高的純電車型,理想對于同級車型的定價不會比現有的增程式車型低。消費者習慣了定價上的驚喜,如果理想即將上市的兩款純電車型給不了用戶這種驚喜,可能很難成為爆款。
一定程度上來說,理想的純電路線,依舊是一場豪賭。不求像小米那樣問世即巔峰,但是否首先能從蔚來等車企手里搶份額,尚且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7 月,理想的另一分水嶺?
6 月的最新數據顯示,理想連續三周銷量沒有突破 1 萬輛,環比銷量下滑幾乎已成定局。
實際上,理想還有一招沒用,就是降價促銷。根據銷售給到的六月政策,理想全系車型除了國補和一部分價值幾千塊錢的補貼,其他最多是贈送一些禮品,對于用戶來說,促銷感知不大。
理想同樣如此。目前理想還能維持高利潤的原因就是在于其價格非常穩定,且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當市場份額受到沖擊,理想此后選擇保利潤還是保銷量,將成為理想的一個課題。
這個課題或將在 7 月份就見分曉。7 月份理想將推出 MEGA 之后的第二款純電車型,這也將成為理想戰略層面的分水嶺。如果這款純電車型能被市場接受,理想則可期待 9 月份到來的第二款純電車型,并在這兩款車型上下功夫,實現增程與純電的無縫銜接,保障理想的銷量穩步增長。
一旦理想 7 月份上市的純電車型未能打開局面,或許意味著,理想想要通過純電迎來新市場的想法將出現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