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準備買 RTX 50 系獨顯游戲本的小伙伴來說,在萬元以內(算上國補優惠)的預算中,如果要想游戲性能最大化,那么 RTX 5070Ti 機型可以說是目前唯一且最佳的選擇。而雷神獵刃 S 則是 RTX 5070Ti 游戲本中的甜品高性價比機型,該機搭載了 24 核 32 線程 HX 處理器 +RTX 5070Ti 強力雙核心硬件,并配備了 2.5K 240Hz 的超高刷雷神護眼蜂鳥屏,性能猛、人機交互也出色。最重要的是,目前雷神獵刃 S 疊加優惠 + 國補之后到手價格最低僅為 7999 元,價格也非常香,因此該機也成為了大家在萬元內買 RTX 5070Ti 游戲本繞不開的機型之一!今天牛叔帶來的是這款高關注游戲本的詳細性能測試,對 RTX 5070Ti 游戲本感興趣的小伙伴,可感受一下這款搭載萬元內最強級獨顯游戲本的詳細表現!
■處理器:英特爾酷睿 i9 13900HX(24 核 32 線程,最高加速頻率 5.4GHz)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5070Ti Laptop GPU 12GB(TGP 140W)
■屏幕:16 英寸 2560×1600 240Hz 100%sDCI-P3 IPS 屏
■內存:16GB DDR5 5600MT/s(預留內存插槽)
■硬盤:1TB PCIe4.0 SSD(預留 M.2 SSD 位)
■無線網卡:MT7920 WiFi 6
■左側接口:USB-A(5Gbps)、USB-C(10Gbps,支持 DP+PD 100W)、RJ45 網口、3.5mm 復合音頻口
■右側接口:2×USB-A(5Gbps)
■尾部接口:USB-C(10Gbps,支持 PD 100W/140W 私有協議)、HDMI2.1(48Gbps)、Mini DP、電源接口
■重量:約 2.534kg(含 80Wh 電池)+0.576kg 適配器(250W)
參考價格:優惠券 + 國補 7999 元
優點:國補到手價性價比非常高;性能釋放強勁;屏幕素質高;風扇噪聲控制較好
遺憾點:滿載時 C 面中部溫度偏高;機身略厚
造型沉穩敦實,雷神蜂鳥護眼屏是亮點
雷神獵刃 S 采用了全新的模具,整機通體黑色,造型給用戶的第一印象是沉穩而低調。A 面是金屬材質,由陽極氧化工藝打造,造型簡潔,中間有可發光的雷神 RGB 鏡面 LOGO,辨識度還是比較高的。另外機身還有一些細節設計點綴,左側有鐳射銘牌,A 面和右側則分布著機甲刻線,讓整個機身看起來更具有電競氛圍感。
而作為雷神獨有的蜂鳥護眼屏,在以上談到的高素質基礎面板上,雷神獵刃 S 的屏幕還增加了 ACR 防眩光 + 抗反射技術,不僅可減少環境光干擾,而且可以給用戶帶來自然生動鮮活的視覺體驗。牛叔工位背后就是窗戶,所以即便是霧面顯示器也免不了會出現局部反光的情況,長久使用下來一方面影響工作時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會刺激到眼睛,而我在相同位置看雷神獵刃 S,發現其屏幕抗反光效果明顯,在頭頂有燈、背面窗戶的復雜光線環境下,也幾乎不怎么影響觀看,亮度也高,算是該機的一個獨特賣點。
C 面的設計比較簡潔,按鍵支持 RGB 背光,電源按鍵單獨設計,光標按鍵為大個頭下沉式布局,這些都是當下流行的也是受大家歡迎的元素,觸控板采用居左設計,定位和滑動都還不錯,可滿足日常常規使用。按鍵手感方面,敲擊反饋中規中矩,日常玩一玩 3A 大作還是沒問題的。
實測雷神獵刃 S 的整機重量約為 2.5kg,電源是 250W 的 SiC 適配器,塊頭不大,整機的便攜性還算不錯,該機也特地做了一個楔形造型,正常視角使用下倒也不會覺得機身較厚。
RTX 5070Ti 搞定 2.5K 最高畫質 3A 大作,DLSS 4 助力光追游戲
牛叔測試版本雷神獵刃 S 搭載的是 RTX 5070Ti 12GB 筆記本獨顯,140W 滿功率性能釋放。具體參數上,RTX 5070Ti 采用 Blackwell 架構,具備 5888 個 CUDA 核心。顯存為 12GB GDDR7,顯存位寬 192 位。升級了第四代 RT Core 和第五代 Tensor Core,支持英偉達最新黑科技 DLSS 4,AI 算力 992 TOPS。而在整個 RTX 50 系筆記本獨顯中,RTX 5070Ti 不僅是萬元內最強級游戲本獨顯,也是 2.5K 屏的絕佳搭配,因為除了本身的強力規格以外,RTX 5070Ti 顯存也達到了 12GB,能夠從容應對 2.5K 高分辨率 3A 大作。
顯卡基準性能測試
接下來是游戲實測,同樣的,我們引入的是搭載銳龍 9 7940H+RTX 4070 組合的游戲本作為對比,游戲實測設置為 2560×1600 分辨率預設最高畫質。
●對于上一代 RTX 4070 獨顯,那是大幅度的超越了,完全碾壓,這一代 RTX 5070Ti 真正做到了萬元內游戲本獨顯天花板!
電競游戲性能測試
接下來看看 DLSS 4 性能測試,DLSS 4 多幀生成是 RTX 50 系獨顯的獨享功能,也是 RTX 50 系獨顯在游戲性能上最大的升級點之一,在下面的《賽博朋克 2077》《黑神話:悟空》的游戲實測中,我們采用兩組對比測試,基礎設置為 2.5K 最高畫質 +RTX 最高,一組關閉 DLSS,另一組開啟 DLSS 4 質量。
獨顯性能測試小結:總體來看,用 RTX 5070Ti 游戲本在 2.5K 分辨率下玩大型游戲,你基本只需要一個動作即可:將畫質中的預算直接拉到最高,而個別要求非常苛刻的游戲,則可以開啟 DLSS 質量作為輔助!RTX 5070Ti,可算是游戲本中妥妥的 2.5K 實力戰將,也是名副其實的萬元內游戲本獨顯天花板。
i9 13900HX 依然能打:頂級規格 + 超強性能釋放
雷神獵刃 S 搭載的是英特爾 i9 13900HX 處理器,這顆處理器不是當前最新硬件平臺(畢竟該機到手價格已經極其優惠),但規格依然是目前頂級水平,具備 24 核 32 線程,最高加速頻率 5.4GHz,具體到雷神獵刃 S 身上,牛叔在狂暴模式下對該機進行性能測試。
實測雷神獵刃 S 的處理器性能釋放如下所示:室溫 25 ℃左右,對該機進行單考處理器半小時,該機把溫度墻設為 95 ℃,而 PL1 設置為了 200W,性能釋放非常激進,遇上溫度墻會略微降低功耗,因此考機功耗為一個范圍數值,大概是 130W 到 145W 之間,在 i9 13900HX 處理器游戲本中,算是最強級水平的性能輸出。另外此時風扇噪聲并不吵鬧,是一個優點。
基礎應用比較典型的就是 Office 辦公、網頁瀏覽、視頻播放等應用,包括大家熟悉的辦公三件套等。
視頻編輯測試
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辦公,現在短視頻剪輯十分普遍,這里我們利用 UL Procyon 的視頻編輯基準測試來考查雷神獵刃 S 的表現。
處理器滿載渲染測試
接下來看看 Blender 渲染滿載測試,測試項目為耗時相對較長的 Classroom 場景,應用版本為 4.0,雷神獵刃 S 的渲染總耗時約 3 分 19 秒,作為參考,考機 110W 的 i9 14900HX 耗時是 3 分 37 秒。從中可以看出,i9 13900HX 還是相當能打的。
考機與散熱測試:風扇噪聲控制不錯
室溫 25 ℃左右,狂暴模式下,對雷神獵刃 S 進行雙考測試,半小時之后的情況如下所示:i9 13900HX 功耗約 60W,溫度 82 ℃,RTX 5070Ti 持續輸出功耗約 140W,溫度 84.6 ℃。整機性能釋放約為 200W,表現比較強悍。
再看看 C 面溫度:熱量主要堆積在鍵盤中間區域,這塊兒的確是比較熱的,按鍵表面最高在 53 ℃左右,能感受到明顯的熱量,不過不燙且能接受——好在左側操控區域的溫度不算高。
毫無疑問,雷神獵刃 S 最大的賣點就是能讓大家能在 8000 元左右買到一臺功率輸出強悍的 RTX 5070Ti 游戲本,游戲表現應該不用牛叔贅述了,2.5K 分辨率下基本可以無腦拉到最高畫質,搭配 DLSS 4 輕松戰未來,妥妥地萬元內游戲性能天花板。同時 i9 13900HX 盡管平臺略老,但其性能輸出依然相當硬核,24 核 32 線程的規格放在今天依然可算強力。在雷神這套散熱系統下,這顆 CPU 能穩定釋放出強悍的多核性能,無論是應對當下主流 3A 大作復雜場景的 CPU 負載,還是同時進行游戲直播、視頻剪輯等多任務處理,都顯得游刃有余,完全不用擔心成為瓶頸。可以說,在核心的游戲性能體驗上,雷神獵刃 S 憑借這套 " 老將 + 新王 " 組合,依然能在這個價位段交出極具競爭力的答卷。
回到機身上,雷神獵刃 S 還有兩個體驗上的優勢看點,其一是滿載下風扇噪聲控制出色,玩游戲體驗好;其二是搭載雷神蜂鳥護眼屏,高分高刷高亮度,還有出色的抗反光效果。當然該機也有遺憾點,機身略厚,另外滿載時鍵盤面中間的溫度表現一般等。不過在 8000 元檔 RTX 5070Ti 的極致性價比下,這些瑕疵都完全可接受。總體來說,對于萬元內預算追求極致游戲性能的小伙伴來說,雷神獵刃 S 是繞不開的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