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再次突破,拿出了史上最強財報。
5 月 21 日,小鵬汽車公布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小鵬汽車一季度的營收為 158.1 億元,較 2024 年同期上升 141%;交付 9.4 萬輛新車,較上年同期交付 2.18 萬輛車增長 330%;凈虧損大幅收窄至 6.6 億元,相較于 2024 年同期的 13.7 億元,減虧幅度高達 51.8%;整體毛利率達到 15.6%。
這份財報也點燃了資本市場的熱情。財報發布后,小鵬汽車美股周三股價應聲大漲 13%,收于 22.25 美元,最新總市值達到 211.42 億美元。一夜之間,小鵬市值增加 24.32 億美元(約合 175 億元)。
在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競爭格局加速重塑的當下,小鵬是如何實現這輪逆勢上揚的?營收增長、交付激增、毛利回升的背后,又有哪些關鍵變量在起作用?接下來,我們拆解這份亮眼財報,尋找小鵬逆風翻盤的關鍵所在。
虧損收窄 5 成
由于小鵬一季度的銷量已經是「明牌」,外界更關注的是單車售價、毛利率等關鍵指標。
財報顯示,小鵬汽車 2025 年一季度總收入達 158.1 億元,同比飆升 141.5%(2024 年同期 65.5 億元),主要得益于交付量的同比激增 331%。然而,環比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161.1 億元則微降 1.8%。
細分至核心的汽車銷售收入,一季度錄得 143.7 億元,同比增長 159.2%(2024 年同期 55.4 億元),但環比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146.7 億元,亦下滑 2.1%。
一季度銷量環比增長,但營收卻環比小幅下跌,主要是因為單車平均售價(ASP)的下降和銷量結構的變化。數據顯示,一季度小鵬的單車平均售價約為 15.3 萬元,較上一季度環比下滑了 0.7 萬元。
這主要是因為一季度通常是汽車銷售的傳統淡季,行業整體需求回落。同時,小鵬為優化庫存結構,對老款車型進行的促銷折扣,無疑進一步拉低了平均售價。
在銷量結構上,MONA M03 與 P7+ 這兩款車型的大賣,雖力撐銷量大盤,但也因其定價策略,對整體 ASP 形成了結構性下拉。根據易車網數據,一季度期間,價格親民的 MONA M03 與 P7+ 合計貢獻了銷量的 75%。
除了營收,毛利率不僅是衡量車企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指標,也是能否穿越周期的關鍵。
2025 年第一季度,小鵬汽車整體毛利高達 24.59 億元,推動毛利率攀升至 15.6%。這一數字不僅優于 2024 年同期的 12.9%,也高于 2024 年四季度的 14.4%。
聚焦核心的汽車銷售業務,其毛利率也達到了 10.5%,相較于 2024 年同期的 5.5% 實現了近乎翻倍的增長,且高于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10%。在汽車行業「價格戰」的白熱化競爭中,小鵬的單車盈利能力仍在改善通道。
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小鵬一季度整體毛利率(15.6%)與其汽車業務毛利率(10.5%)之間,有大約 5.1 個百分點的差距。這并非統計誤差,而是服務及其他業務的原因,這里面主要是向大眾汽車集團提供的技術服務費。
財報數據顯示,小鵬一季度的「服務及其他業務」收入高達 14.4 億元,已連續五個季度穩穩站在 10 億元大關之上。
更為關鍵的是,這部分業務的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 66.4%,環比四季度再次提升 6.8 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
這也讓小鵬汽車,成為繼比亞迪、理想汽車、賽力斯、零跑之后,第五個接近盈利的新能源車企。財報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小鵬汽車凈虧損為 6.6 億元。這相較于 2024 年同期的 13.7 億元凈虧損,以及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13.3 億元凈虧損,均實現了同比、環比銳減超五成的成績。
雖然凈虧損數據已足夠亮眼,但更深入分析 Non-GAAP(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數據,則能發現一些值得關注的細節:本季度,小鵬汽車 Non-GAAP 下的經營虧損為 8 億元,這一數字遠優于市場先前預估的 18 億元虧損水平。
這一「超預期」表現,并非完全源于核心業務的超常發揮,而是「其他收入」成關鍵助推手。財報顯示,本季度一項高達 5.4 億元人民幣的「其他收入」(主要由政府相關補貼構成),對 Non-GAAP 經營數據和凈利潤的超預期貢獻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小鵬的三部曲
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已然塵埃落定的一季度業績固然重要,但二季度的指引以及未來戰略藍圖,才是市場關心的「重頭戲」。
小鵬汽車預計,二季度的交付量將在 10.2 萬輛至 10.8 萬輛之間。這一數字不僅環比一季度的 9.4 萬輛穩中有升,也是小鵬季度交付的歷史新高。與交付量相對應,二季度營收預計將達到 175 億元至 187 億元,同比增幅高達 115.7% 至 130.5%。
在 5 月 21 日晚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何小鵬立下三大「軍令狀」:全年銷量目標同比翻倍、第四季度實現盈利、全年實現規模化自由現金流轉正。
同時,何小鵬闡述了小鵬汽車未來增長的「三曲線」戰略:小鵬的核心曲線是 AI 汽車,從中國走向全球市場是小鵬汽車的第二增長曲線;人形機器人作為矩陣智能的形式之一,會成為小鵬汽車的第三曲線。
首先,來看看小鵬目前的主業——汽車。據了解,全新 SUV 車型小鵬 G7 將于 6 月上市,目標價格帶為 25 萬級;新一代轎跑車型小鵬 P7 也將在第三季度上市,目標價格帶為 30 萬級。這兩款重磅車型的推出,將提升小鵬汽車在 20 萬以上價格區間的市場號召力,打響「均價保衛戰」。
此外,何小鵬預計,鯤鵬超電產品在 Q4 發布后將進一步提升小鵬的總體交付量。
與此同時,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何小鵬花了大量篇幅,介紹小鵬在 AI 轉型方面的進展。目前,小鵬汽車已搭建了全棧自研體系,涵蓋了鷹眼純視覺方案、圖靈大算力自研芯片、云端超大規模基座模型、全本地部署的 VLA 模型,以及整車 EEA 架構,物理仿真體系等。下一步,小鵬汽車將會從 L2+ 輔助駕駛的研發開始向 L3 和 L4 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
在芯片方面,何小鵬表示,小鵬圖靈芯片在 2024 年一次流片成功,算力是當前主流車端 AI 芯片的 3-7 倍,目前進展順利。二季度將有部分車進入生產環節,三季度圖靈芯片車型將會有更大范圍放量。下一步,圖靈芯片將會部署在第五代機器人上,大幅提高機器人的端側算力。
作為第二曲線的海外市場,何小鵬預計未來三年將會高速擴張。2025 年第一季度,小鵬的海外銷量同比增長超過 370%,渠道新增了超過 40 家海外的門店,開拓了數個關鍵市場,包括歐洲的代表性市場英國,也包括東南亞的最大市場印尼。
在「三條增長曲線」中備受關注的機器人領域,何小鵬描繪了汽車與機器人之間深度的技術同源性:機器人 EEA 架構由汽車 EEA 架構而來;關節來自汽車的三電、動力團隊;大小腦脊椎來自于機器人、智駕和智艙團隊。汽車和機器人在組織等多個方面實現了七成同源,這種深度融合極大提升了研發效率和協同效應。
更令人振奮的是,小鵬計劃在 2026 年內推出面向工業和商業場景的人形機器人,并通過量產場景的數據驅動,實現機器人的快速進化。
近期,隨著 MONA M03 和 P7+ 這兩款車型的大賣,外界對小鵬汽車的信心實現了觸底反彈。然而,市場對小鵬的期待遠不止于此——小鵬需要持續證明,這些成功絕不僅僅是靠運氣,而是已經掌握了打造「爆款」的法則。
同時,中國汽車市場正經歷著一場重組與整合浪潮,競爭態勢已從過去的游擊戰演變為「大兵團作戰」。這意味著,行業已進入「決賽圈」的白熱化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小鵬汽車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它必須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在最終的戰役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