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3 日,一則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案件在網上公布,申請人為上海禹形廣告有限公司。
一天后,哪吒對其進行說明,表達是廣告公司向法院進行申請,而不是哪吒汽車申請破產,并強調目前哪吒內部沒有申請破產的相關事宜。
哪吒有多大概率被豐田收購?
在筆者看來,豐田收購哪吒,似乎意義不大。
收購一事傳出后,豐田和哪吒雙方都已進行辟謠,稱這是件 " 沒聽說過的事 "。事實上,結合行業、兩家企業目前面臨的形勢來說,這件事并沒有一個 " 必須發生 " 的邏輯點。
從哪吒的角度,目前哪吒面臨的最大困局就是資金短缺,而且缺的不是一星半點,單靠一兩次幾億或十億級的融資,都無法挽救哪吒目前的困境。
核心原因有二,一是哪吒汽車的股東對其創始團隊信任度下降,哪吒 CEO 張勇被爆 " 跑路 " 英國后,哪吒汽車的信譽度再受重創;二是因為哪吒汽車并沒有核心的談判籌碼,這個籌碼包括核心技術、核心研發團隊、產能等。目前來看,除了工廠,哪吒并不具備其他優勢。
從豐田的角度,目前最大的挑戰則是如何加速電動化布局。目前,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布局已經初具成效,正因如此,豐田更需要繼續加大擴產以及尋求更低成本的電動車生產研發。
二者結合來看,哪吒汽車能夠被豐田收購的唯一原因,或許是哪吒在國內以及東南亞市場還有著四大工廠。目前哪吒汽車國內三大工廠的規劃產能加起來大約在 30 萬至 40 萬輛,而印尼雅加達工廠的初期產能也達到了 5 萬輛,也就是說,如果傳統車企收購哪吒汽車,短期內就能解決產能爬坡問題。
對于豐田來說,哪吒目前在東南亞的業務也會成為吸引其收購的核心原因之一,畢竟東南亞對于豐田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即便是中國車企對東南亞市場進行瘋狂進攻,也無法撼動豐田在東南亞市場的地位。
從近兩個月銷量來看,豐田全新推出的電動車鉑智 3X 起勢很快,短短兩個月時間月銷量提升到近七千輛,主要原因是豐田摸準了中國市場電動化需求趨勢,對于成本的控制和智能化的提升有著全新的戰略路徑。
因此,近期豐田的核心需求,除了鞏固市場成績,還需要進一步實現技術升維和成本控制的平衡。由此看來,豐田對于收購哪吒帶來的改變,需求不大。
哪吒離破產,還有多遠?
雖然哪吒極力辟謠自己沒有破產重組的計劃,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哪吒離破產,也不遠了。
張勇 " 旅歐 " 事件,對于員工和投資者的說辭是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但過了一個月,張勇不僅刪光了其社交平臺的內容,后續更可以用 " 音信全無 " 來形容。
軍心渙散是次要,投資者信心銳減或許才是壓死哪吒的致命稻草。
對于汽車行業投資者來說,CEO 曝出的負面影響,加上 " 消失 " 的銷量,可以判斷出哪吒汽車正處于非常艱難的階段,而要追趕正超速發展的新能源行業,更是難上加難。
猶如豐田有可能收購哪吒的理由一樣,僅靠工廠和產能吸引投資者并不現實,因為這并不代表一個企業的發展潛力,只能說明哪吒還有一些固定資產能夠折現。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哪吒的核心競爭力不夠。首先,哪吒沒有核心部件的完全自研能力。無論是三電系統還是增程器,抑或包括智能輔助駕駛和車機等智能化技術,哪吒都需要購買獲取。
其次,哪吒并不具備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雖然在 2022 年哪吒曾登頂過新勢力銷量第一的寶座,但隨后曝出的虛假銷量、壓庫存事件,當時就擊碎了哪吒的銷量神話,最后便是銷量的無止境下滑。銷量就是實現供應鏈整合優化的一大核心指標,沒了這個,哪吒自然就不會在供應鏈體系中尋得話語權。
最后,哪吒目前還能講的故事只剩下東南亞市場了,但以此前想通過東南亞市場自救的一眾新勢力的結局來看,哪吒想通過這塊業務翻身,并不簡單。
綜上,哪吒或許連自救的機會都錯過了,今年新能源市場逐漸趨于理性,加上官方進一步加強了對行業的監管,新能源市場不再是無序生長的狀態。此背景下,哪吒想通過穩扎穩打再次回歸主流市場,以其目前的技術能力,即便是有強資金注入,也僅僅是燒錢而已。目前最好的結局,還是祈禱豐田收購成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