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科創成長層指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定位是科創成長層精準支持技術實現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大、上市時處于未盈利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相關政策從首次宣布到正式落地用時不到一個月。
這些企業包括存量的上市至今尚未盈利的 32 家科創板公司及新注冊的上市時未盈利的科創板公司。個人投資者參與科創成長層股票交易門檻仍為 "50 萬元資產+2 年經驗 ",需簽署《科創成長層風險揭示書》。
首批進入科創成長層的 32 家公司名單分布在 7 個申萬一級行業,覆蓋 12 個二級行業。從一級行業看,這三大行業公司數量眾多,分別有 14 家、9 家、5 家;二級行業也呈現出一定集中度,僅這一行業就 " 扎堆 "11 家公司,且有 9 家 2024 年歸母凈虧損同比有所收窄。
IPO 預先審閱機制是一項重要改革創新,充分參考了境外市場經驗。上交所將重點從 4 個方面著手,做好預先審閱機制與現行股票發行上市審核機制的銜接。
今年以來,國家致力于為科創板引入增量資金尤其是中長期資金。上周五,險資迎來更大力度長周期考核,國家層面通過制度創新 " 熨平 " 市場短期波動對險資投資行為的擾動,引導其發揮長期資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