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銀行股價格再度創下歷史新高。2025 年下半年才開始 4 個交易日,多只銀行股就不斷刷新新高。
回顧今年上半年,銀行板塊持續受益于高股息板塊的投資熱度,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快,頻頻舉牌上市銀行。與此同時,政策紅利下,中央匯金持續增持、ETF 等指數基金大幅加倉。多因素催化下,銀行板塊獲得持續上漲,多只個股不斷創下上市以來新高。
為何近年來表現強勢的銀行板塊,今年上半年的上行趨勢得以延續?中國銀河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一緯在近日研報中分析稱,相比于 2023 年和 2024 年,今年以來銀行板塊紅利價值邏輯有所降溫,政策紅利下的資金裂變成為主導銀行估值重塑的核心驅動。增量資金流入銀行板塊,多數情況下由政策推動,包括中長期資金入市、公募基金欠配調倉、匯金增持和被動型指數 ETF 的發展等。
展望今年下半年,上市銀行股價將有怎樣的表現?多家券商研究所在 2025 年銀行業中期投資策略及最新研報中,仍保持樂觀看法。
中金公司近日研報重申,看好銀行相對收益和絕對收益,其中 H 股表現好于 A 股。該機構分析稱,當前保險負債成本相對大部分金融資產收益率仍然較高,以銀行為代表的高股息資產配置需求提升。與公募基金相比,保險資金投資港股可免除股息稅,因此 H 股銀行相對 A 股銀行股息更具吸引力。
平安證券在銀行業中期策略報告中指出,從全年維度看,核心主業的企穩有望支撐銀行整體基本面保持穩健。利差業務和負債端成本所展現的積極信號有望在后續持續體現,對于全年板塊營收的表現無需過度擔憂,從而對盈利平穩增長起到支撐。目前板塊平均股息率達到 4.01%,結合監管一系列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措施,預計板塊的股息配置價值吸引力仍將持續。
基于此,有閑置資金需要做配置的投資者,不妨考慮銀行板塊,當然,也可以選擇估值更低的港股市場的銀行股,效仿險資來抄作業,選擇諸如港股通金融 ETF(513190)這種 H 股銀行占比約 65% 的投資標的。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