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出 " 豪華高性能 SUV" 的口號開始,到首秀披露的諸多產品細節,你會發現,小米 YU7 傳遞的信號非常明確——它瞄準的是能花 30 萬買車的 " 高凈值人群 ",甚至有意邁向高溢價區間。
1. 根據首秀透露的信息來看,小米 YU7 是如何通過配置和設計的強化,來凸顯產品力與豪華屬性的?
2. 在 " 豪華路線 " 的全新敘事下,雷軍會如何制定 YU7 的定價策略:是繼續留在 " 性價比 " 區間,還是邁向更具品牌溢價的價格帶?
晚開發 10 個月,YU7 補強了什么?
小米 SU7 和 YU7,可以類比為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但又遠不止那么簡單。
原因在于,小米的造車理念與特斯拉有很大的不同:特斯拉注重效率,所以當年的 Model Y,本質上是 " 簡單粗暴加高 " 的 Model 3。而小米造車,講究情緒價值的表達。
如果說 SU7 的個性是運動和操控,那么 YU7 毫無疑問強調的是豪華氣質。
所以,我們可以從性能配置和內外飾設計兩方面,具體解析 YU7 所構建的 " 豪華感 " 到底體現在哪。
首先從版本劃分來看,YU7 依然是標準版、Pro 版、Max 版三個版型。不過這一次,YU7 的硬件性能全面提升,全系搭載 800V 高壓平臺、全系配備四活塞卡鉗,全系都有激光雷達和英偉達 Thor 芯片……
當然,作為頂配的 YU7 Max 定位更極致,升級為功率更高的雙電機、Bremboo 卡鉗、5.2C 三元鋰電池,還增加了電吸門等高階配置,進一步拉升性能天花板。
比如 YU7 的域控制器集成度更高,它的四合一域控制模塊小幅優化了整車能耗表現,還讓車輛在哨兵模式下的功耗降低了 40%。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驍龍 8 Gen3 作為手機使用的消費級 SoC 芯片,它的穩定性是否經過了車規級優化,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相信小米在過段時間的《答網友問》中會做出解答。
同屬 7 系,為什么 YU7 敢自稱豪華?
硬件配置的大幅升級,為小米 YU7" 豪華高性能 SUV" 的定位提供了理性支撐,但真正定義這臺車豪華氣質的,仍然是外觀設計與內飾氛圍的營造。
早在去年 11 月,小米 YU7 就已登錄工信部車展,現在我們對它的外觀都非常熟悉。這次發布會上,設計師李田原對 YU7 的設計語言做出了更清晰的解讀:
YU7 與 SU7 同屬一個設計家族,但 YU7 擁有獨立的性格表達。它繼承了 SU7 的運動調性,有流暢的車身、穩健的姿態,又憑借 SUV 更具張力的寬體比例,表現出了更強的力量感。
一方面是更注重內飾用料與舒適性的提升。YU7 車內皮質材料與包覆比例明顯上升,而且采用了雙區繞布局,整體更偏 " 豪華車 " 的表達。
這一次,價格和特斯拉平起平坐?
小米的定價一向謹慎。這次發布會既沒有公布價格,也沒有開啟盲訂,我們只能從配置劃分和產品定位來推測 YU7 的定價策略。
可以肯定的是,YU7 不會是一款 " 卷價格 " 的產品,反而是一款試圖拉高品牌調性的車型。
從配置劃分來看,YU7 依舊提供標準版、Pro 和 Max 三個版本,但整體配置相比 SU7 提高了一級。
這個價格,基本與特斯拉 Model Y 平起平坐。更關鍵的是,YU7 的版本劃分也幾乎與 Model Y 完全一致:后驅入門、四驅中配、以及頂配四驅性能版。
此前,SU7 和 SU7 Ultra 的成功,已經讓小米完成從 " 賣產品 " 到 " 賣品牌 " 的關鍵跨越。如今 SU7 已交付一年但仍在熱銷也能證明這一點,大家買的不僅是一輛車,更是一種認同,一種情緒價值。
寫在最后
YU7 的出現,不只是小米首款 SUV 這么簡單,它還是小米汽車品牌向上的試探。
從產品設計、配置邏輯到對 " 豪華 " 的詮釋,我們能看到小米汽車的成長速度是飛快的,如今它已不再滿足于 " 性價比 " 的舊敘事,而是在探索屬于自己的高端化路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