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看,5 月 22 日凌晨,美國財政部 20 年期國債標售數據出爐,本次發行的最高中標利率達到 5.047%,較預發行利率 5.035% 高出約 1.2 個基點,也是近 6 個月來最大尾部利差,投標倍數也從近六個月平均水平 2.57 下降至 2.46。
分析來看,作為債券拍賣的 " 溫度計 ",尾差(Auction Tail,即平均價格與最低接受價格之間的差距)越大,意味著市場需求越低迷,也顯示出投資者對當前價格不滿意,不愿意接盤長期國債。
在 20 年期美債拍賣表現不佳的影響下,美債收益率大幅飆升。其中,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 4.5%,升至 4.604%,30 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 5%,升至 5.096%。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副總監白雪表示,美債此次的拍賣結果反映出市場對美國國債的需求疲弱," 接盤 " 美債的意愿再度降低。從長期來看,市場對美債的承接能力弱化,與美聯儲縮表減持美債、美國國內共同基金因收益率波動加劇而降低配置,以及海外投資者持續減持美債相關。就目前時點美債需求下降,更多與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以及特朗普稅改法案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通過,極大加劇了市場對美國長期財政赤字擴張與債務壓力問題的擔憂。
而對于處于內憂外患的美國而言,此時美債收益率的上行無異于雪上加霜,將推高該國政府債務融資成本,擠壓其他財政支出,形成 " 收益率上升 - 融資成本增加 - 債務負擔加重 " 的惡性循環。
白雪表示,美債收益率上行可能對金融市場產生一定外溢效應,一方面是美債作為全球無風險利率基準,其收益率上行導致風險資產估值承壓,會對高位美股產生沖擊,進而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則是會使其他國家的債券市場也隨之產生波動。短期美債收益率仍將處于高位震蕩狀態,但下半年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將進一步加大、美聯儲開啟降息,疊加全球貨幣政策寬松共振,美債收益率中樞將有所下移。
從我國對美債的態度來看,數據顯示,我國 3 月減持美債 189 億美元,持倉量降至 7654 億美元,已連續三個月減持。其實,自 2022 年以來,我國就在續減持美債,已累計減持超 2800 億美元,與 2013 年歷史峰值水平相比,目前我國美債持倉金額降幅高達 42%。可見,減持美債已成為我國的長期戰略,雖然短期難以完全退出,但未來在美債波動加劇、美元信用受損的背景下,我國將繼續漸進式減持美債。
無獨有偶!同樣是 20 年期國債。5 月 20 日,日本財務省進行了 1 萬億日元(約 69 億美元)20 年期國債拍賣,投標倍數僅為 2.5 倍,遠低于上月的 2.96 倍,創下自 2012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尾差則從 4 月的 0.34 飆升至 1.14,為 1987 年以來最高水平。
對于日債拍賣的 " 崩盤 " 的原因,白雪表示,一方面是日本央行購債規模縮減,去年 7 月開始,日本央行啟動量化緊縮,每季度減少購買 4000 億日元債券,使得市場中國債供應相對增加,而其他投資者難以在短期內填補央行購債規模縮減留下的空缺,導致供需失衡;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債務占 GDP 的比重已超過 260%,在全球都處于高水平,使得投資者擔心日本政府的財政可持續性,進而降低了對日本國債的投資意愿。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格局下,美日貿易政策不確定仍然較高,這也影響了市場對日本出口與宏觀經濟走勢的預期,目前日本多數大型壽險機構正在削減國內的債券持倉,而該國國內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持續減持長期日本國債。
此外,白雪指出,日本作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若國內利率上升導致機構被迫拋售美債、歐債等海外資產,可能引發全球流動性緊縮,但由于日本債市與其他主要國家債市之間聯動性相對有限,因此不可能引發全球債市 " 多米諾骨牌 " 效應。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和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曹萌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